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育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前意识 无意识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 ?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

?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原则\。 (三)、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阶段观

核心: 超我的形成过程即社会化过程,本我主要为本能冲动和力比多。 性: 泛指人对快乐的寻求与满足。比较宽泛,泛性论。 性发展和人格发展经历相同的5个阶段: 口唇期(0-1岁) 口唇舌:吸吮本能,易依赖和攻击性 肛门期(2—4岁) 肛门:肛门排放性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生殖器期(4—7岁)生殖器:亲子依恋,恋父/恋母情结 潜伏期(7—12)平静时期:同性玩伴居多

性器期或生殖期(12开始—)两性期:逆反,心理断乳

二、埃里克森的个性和情感发展观 1.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或人格发展渐成说: 2.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3.人格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且以社会文化因素为最。 4.个体(人格)的发展贯穿生命全程,存在着阶段性,且各阶段均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5.后一阶段的发展那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任务和冲突的解决,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可能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解决方式对个体自我形象和社会见解均有持久的影响

6.人的本性最初不好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面发展的可能 个性与情感发展八阶段论:

(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个体人格发展是连续但又有阶段性特征的统一过程;

(3)人格发展贯穿整个生命全程。心理发展阶段包括从出生到衰亡的

整个人生历程;

(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 三、个体自我的内容及其发展 自我(自我同一性)

? 自我(ego):与本我、超我相对应的一个精神分析学概念,其是个体人格的重要内容。

? 自我(self):主体我-客体我;身体我( material me) 、 社会我( social me)和精神我( spiritual me) 。 自我意识的构成

自我控制

自我体验 自我认识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尊 自爱 自我约束 独立性 自主性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态度组成的混合物。

自尊

?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及其情绪。主要包含个体对自己的价值或者个体是否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 类型:个体自尊 vs. 集体自尊 ? 自尊= 成就/追求 (詹姆斯)

? 三个先决条件:重要感、胜任感、力量感。 四、个体社会化

? 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 影响因素:家庭、同伴、教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