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时政热点:学校开放校园,好想法难落实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申论时政热点:学校开放校园,好想法难落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申论时政热点:学校开放校园,好想法难落实

学生论坛 归还校园的清净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中学 陈真

我所在的学校体育场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刚开始没有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大家就开始有意见了。

清晨,同学们还没有起床,晨练者的广播就响了起来,吵得大家休息不好。一些市民不熟悉校园的情况,误打误撞进入教学区。因此,师生对此很是反感,认为校园开放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打扰学生休息。

而且,进校市民的素质的确也是良莠不齐,有人乱扔垃圾,甚至有人破坏公共财产。但人员流动量很大,学校很难找到破坏者并追究其责任。

我在网上浏览到一篇博客,说的是某大学校园开放,很多市民带着自己的宠物、开着私家车随进随出,这对校园安全其实是有影响的。

确实,校园开放有一定益处,但是,就目前大多数人的素质来看,弊端更多。因此,我认为还是应该让校园回归单纯和清净。 素质是决定性因素 网友 月鹿

我们学校的校园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虽然游客可以进入校园,但并不能进入图书馆、体育馆等场地,使用相关文体设施。我觉得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我校虽不 比清华北大,也还是会有一些父母带着孩子来参观。但是我真心不理解这些人,到人家学校去参观就好比到别人家做客,怎么可以随便摘果折花,乱丢垃圾,大吵大 嚷,这种没有素质的做法,完全不会不好意思吗?就这样的素质,谁敢开放更多设施供他们使用?因此我觉得,现在学校不够开放,主要还是因为整体素质不够高, 慢慢或许会得到解决吧,到那时再开放也不迟。 过来人语

学校开放资源,多方协同管理 江苏省盐城市学富实验学校 王加萍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微机房以及实验室,让周边社区的人们有机会享用学校的资源,让放了假又缺少去处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这实在是 件大好事。但在实际操作上学校却感到很棘手,面临很多困难。一是安全责任难以承担;二是管理难度加大,增加学校负担;三是维护资金难以落实。化解的办法在 于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坚持开放学校资源,各级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及参与者协同做好管理工作。

我们学校就对此进行了探索。对本校师生及学校周边的其他学生保持开放,包括节假日,凭相关证件进出;对于需要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社区群众,安排在 学校放学后,节假日在规定的时间段开放,但进出校园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凭身份证、社区出具的证明,我们还为后者统一办理了出入证,由学校安保部门与其签订 了安全协议。学校还安排专人进行巡查,维持校园秩序。对于面向学生开放的功能室,还安排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开放校园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制订化解纠纷的办法,为学校提供相应的经费。社区也要主动帮助学校做好开放工作,可以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减轻学校管理上的压力。

开放校园的主体是学校,但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需要各方共同化解。只有大家一齐努力,才能把好事办好。 老师观点

想法挺好,落实挺难

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 王信伟

开放校园在我们学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是因为在每年寒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学校都会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与建议,而每次都有家长建 议开放校园。鉴于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学校审慎对待开放校园问题,把握的原则为“对内不对外”,不是全面开放而是有针对性地开放。一是开放学校体育馆, 仅面向教职工及其直系亲属;二是开放学校体育场与艺术教室,仅面向有专业需求的在校生,学生凭证入内。至于图书室、资料室、实验室等功能室,只用于保障教 育教学需要,不对外开放。

为什么是有针对性的开放而不是全面开放?在校务委员会的多次讨论中,在学校关于规范功能室管理的实施方案征集中,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放并进行科学 有效管理的意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必须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管理“安全第一”,如果全面开放,人员复杂,可能会带来种种安 全问题,在这方面学校有过一些教训,如上学期就发生了不法分子溜进校园,以推销治疗近视的眼镜为名诈骗数千元的案例。另一方面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放校园 是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提升专业素养的必要条件。从校情来看,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蛋糕就那么大”,必须首先满足学校内部的需求。另外,即使

我们愿意 让外人来分享教育资源,那么管理上的支出、软硬件上的投入又由谁来负责呢?

总之,在我看来,开放校园想法挺好,落实挺难。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放。若要全面开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实,取得较好的效果。 开放的不仅仅是体育场地 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

前一阵子,学校德育处专门安排了两位声音比较甜美的大队委员进行了录音,录音内容为:“欢迎各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来我校锻炼身体,但请爱护我们校园 的美丽环境,尽量不要留下不应该被留下的东西。”显而易见,这段录音是为晚上前来学校操场锻炼的社区人群准备的。那么什么是不应该被留下的东西呢?个人物 件是一部分,比如衣服帽子等,更多的其实是指锻炼完毕后满操场的垃圾。 几乎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天清晨时的校园和前一天放学时的校园没法比,明明已经打扫干净的操场,到第二天一早又是垃圾遍地了,辛苦了值周的同学,没时间早读,净在操场上清扫垃圾了。

校园操场,作为公共资源之一,应该开放,但如果仅仅开放体育场地,而不伴随相应的文明、道德提醒,显然是不够的。以我们学校为例,现在情况有了很大 改观。这既与播放提醒录音有关,与学校保安在校门口的温馨提示有关,也与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对家长的温情告知有关。由此看来,开放校园,不仅要开放体育场 地,更要弘扬道德,传递文明。 旁观者言

假期开放校园,校长很担忧 江西都昌徐埠中学 王雪晴

寒暑假很少有学校开放校园,不少学校“放假即关门”。事实上,教育部早就下发了通知,要求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那么为什么各校行动 并不积极呢?为此,我在网上咨询了一些校长。他们普遍表示,假期开放校园并不难,难的是保证学生安全和资金支出。校长们说,平时学校上体育课,尚且怕学生 出安全问题,假期开放校园,一旦来校运动的学生出了安全事故,责任谁负?另外,校园开放势必要安排部分老师值日,加班补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学校 体育设备一旦损坏,又要支出一笔维修费用。换句话说,不开放校园,什么事也没有;开放校园,学校可能会麻烦不断。

我认为,校长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开放校园一定要有具体措施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只有解除学校的这些后顾之忧,才能顺利推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