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南京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 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 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 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 【答案】D 【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答案】C

【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在此不合语境。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 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 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A.①④②⑤③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②③按照逻辑顺序应相连,③中“这时却全呈黛青色”,与④中“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相连也合情理,因此可得出顺序为B。

·1·

4.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3分)

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答案】B

【解析】A答案将头发比喻为蓬草,将胡子比喻为苔藓;C答案将蚊蚋飞舞的样子比喻为银亮的雾;D答案将虫声比喻为渗出的水。由此可排除ACD,答案为B。 5.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是()(3分)

A.标志左上方图形由“南”字拼音首字母化入,似打开的城门,展现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 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書”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C.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 D.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南京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气息。 【答案】C

【解析】南京书展标志由南京首字母N和繁体的“书”字组成,字母N象征开放的城门,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代表符号,表示南京书展欢迎与包容的态度。另外,标志虚实相间,既代表了引领和搭建书籍交流平台的实力,也象征了不断增长和繁荣的图书交易。ABD正确,C答案过度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冕传 [清]朱彝尊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高邮申屠駧任绍兴理官,过钱塘,问交于王艮。艮曰:“里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合于俗,君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駧至,即遣吏自通。冕曰:“吾不识申屠君。”谢不见。駧乃造其庐,执礼甚

·2·

恭。冕始见之。

东游吴,北至燕。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翰林学士危素,冕不识也;居钟楼街,冕知之。一日,素骑过.冕,冕揖之坐,不问名姓,忽曰:“公非住钟楼街者耶?”曰:“然。”冕更不与语。素出,或问客为谁,笑曰:“此必危太朴也。吾尝诵其文,有诡气,今睹其人举止,亦然。”

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语含讽刺,人欲执之。冕觉,乃亟归。谓友曰:“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乱矣。”携妻孥隐会稽之九里山,号煮石山农。

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居人奔窜,冕不为动。兵执之,与俱见大海,大海延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若为非义,谁则非敌?”太祖闻其名,授以谘议参军,而冕死矣。

朱彝尊曰:当元之季多逸民,冕其一也。自宋文宪《传》[注]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节选自《朱彝尊选集》)【注】宋文宪,即明朝宋濂,著有《王冕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阳韩性异而致之致:招引 .B.冕被古冠服随车后被:穿戴 .C.素骑过冕过:经过 .D.当元之季多逸民季:末世 .

【答案】C

【解析】C选项“过”的意思是“来访、前往拜访、探望”。语出《战国策齐策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点评】本题考察实词的多个义项。考生容易将“过”的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做题时要仔细推敲文本,将“经过”一意代入题中,会发现与文意不符。本题适合用代入法,而其余几个选项比较常见,考生比较容易判断出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还要有灵活的方法,方可百战不殆。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举”指进士科考试,文中泛指科举考试。进士科原为考试科目之一,明清以来,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

B.“拜其母”是古人的一种结交礼,表示结成通家之好。王艮把王冕带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表明他对王冕的赏识与器重。

C.“篆籀”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书体。具体而言,“籀”指大篆,“篆”一般由大篆简化而来。 D.“太祖”本是对先祖的称谓,后多用作开国帝王的庙号。从王冕的生活时代推断,“太祖”当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解析】B项出自“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结合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艮很欣赏王冕,于是去拜见了王冕的母亲,而不是王冕拜见了王艮的母亲。

C项中,篆(zhuàn) 籀(zhòu)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书体的称谓。指篆文和籀文,籀文指大篆,出现于周宣王时期。篆文指小篆,是由籀文(大篆)发展而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理解分析,难度中等。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

·3·

【解析】“公愚人哉”是个判断句。“狐兔游”可借鉴“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这里的“狐兔游”指的是经历变动后凋败荒凉的景象。“何以禄为”是宾语前置句。由此,本句大致可以翻译为“您真是个愚蠢的人啊!不出十年,这里就会变成狐狸和兔子乱窜的凋敝之地。(到那时)还凭借什么来获取俸禄呢/还凭什么做官呢?”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的重点字词和句式都比较常见,没有生僻字词。 (2)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解析】本题重点字词为“别”“史馆”。本句大致可以翻译为“于是我另外做为他写了一篇传记,上交给掌修国史的史馆中,希望编纂的人能从中区别开。”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的重点字词和句式都比较常见,没有生僻字词。 9.根据文章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4分) 【解析】“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可以看出他的洒落不羁与狂狷耿介。“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可以看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可以看出他的甘于贫穷、甘于平淡、安贫乐道与讲究孝道。由此,可以将王冕的精神特质大致归结为“洒落不羁、狂狷耿介、不慕名利、淡泊自处、甘于贫穷、甘于平淡、安贫乐道、讲究孝道”。

【点评】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把握,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意思,并且能够清晰划分文章层次,才能避免错答、漏答。难度中等。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10.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3分)

【解析】前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莺语”为听觉描写,“花满枝”为视觉描写。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写景顺序,使画面更有层次感,从风卷帷幔到绿草满池,“卷”和“通”这两个动词充满动态美。这四句一起写出蜀地生机盎然的春景,充满意趣。

【点评】这一题考察常见的写景角度,难度不大,需要同学从写景的层次(由高到低,又远及近),写景的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等角度全方位考虑。 11.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4分) 【解析】伤春:由题目可知

国家危难:由五六七八句可知,长安被困,但是援兵不至,国家陷入危亡之中。 年华已逝,报国无门: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可知,诗人此时鬓白泪垂,面对国家危难,爱莫能助,内心苦痛之情溢于言表。 兄弟分散离别之苦:由九、十句可知。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要逐句分析,关注细节。在分析主人公情感时,同学们除了关注诗句本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