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 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 也谈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姓 名: 王涛 学 号: 1010020505

课程名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 授课教师: 郭庆堂

学 时: 36 学 分: 2

学 院: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 2010级 论文成绩:

1、课程论文应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摘要5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相关专业应有一定的外文文献;全文文科应不少于5000字,理工科应不少于4000字。 2、课程论文须符合相应学科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凡经学校基检查或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学分。 本 3、课程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字体全部用宋体简体,题目要求 用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经学院同意,课程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题目用18号字加粗,标题行用14号字加粗,正文内容用12号字。行距为固定值20磅,页边距左为2.5cm、右为2cm、上为2.5cm,下为2.0cm;其他格式请参照学位论文要求。 聊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设计)评价标准

指标 选题 评价内容 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具有较高的理论或实践价值;是否与本门课程密切相关。 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是否具有创新性。 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参考文献是否规范。 A 20—16 20—16 评分等级(分值) B C 15—11 15—11 10—6 10—6 D 5—0 5—0 得分 论证 文献 20—16 15—11 15—11 10—6 10—6 5—0 5—0 规范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 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体例20—16 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20—16 能力 15—11 10—6 5—0 导师评语: 总成绩: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此封面A4纸正反打印

也谈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文章在分析当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思考,以示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然而,当前的教育并没有给予生命教育应有的重视。面对大学生对生命的漠然和轻视的状况,面对不断发生的自杀、他杀、校园暴力以及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伤亡现象,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体质下降、越来越孤僻、自私、脆弱,逐步丧失了爱心、同情心、集体意识、感恩父母和尊重别人,甚至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状,本文试图从问题中寻求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进而学会关心和尊重自己、他人及他类的生命,最终形成“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真正健康、快乐的生活,继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哲学作为一个学派,兴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人物有狄尔泰、齐美尔、柏格森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影响最大的是法国思想家柏格森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强调人的感情冲动、直觉和非理性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当作人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和方法,显然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其肯定生命的存在意义和创造价值,对生命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柏格森从生命直觉出发认识生命。认为“生命不是位置.而是变化,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它是流动的、执着的创造,是绵延”。强调生命的直觉,强调生命冲动的价值,是其思想基调。狄尔泰则以一种历史文化哲学的思维理解生命,他认为体验是生命的基本形式,“在生命的立场上,没有一条通过超出意识里包含的东西以达到某种超验的东西的证明途径。自我和他物或外界,都只不过是些包含于或存在于生活体验之中的东西”。因此,体验也就成为认识生命的唯一途径。生命教育就是通过理解、体悟等方式来满足个体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由此得到启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包含生命知识、生命关系和生命价值三个基本方面的教育。

1.生命知识的教育。狄尔泰认为,社会科学可以借助于直觉的理解.达到人的生活的深处,出发点就在于知识和智慧。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世

界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首先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高校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给大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知识,它涉及生命哲学、生命形态、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在实施教学中,由于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必然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因此,生命教育要把握时代性,同时,生命教育还要引导、帮助大学生关注生命现象,发现生命真谛,解决人生困惑,不断提升自觉的生命意识。

2.生命关系的教育。生命存在于关系之中,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因此,生命哲学强调。人必须亲自去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和历史现实的种种关系。为此,高校开展生命关系教育,必须让学生理解并恰当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首先是与他人的关系。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与他人和谐相处。其次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大学生总是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之为人,是在社会关系中得以体现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是一名准“社会人”。他们要获得社会共同体的接纳,成为有意义的社会存在。必须突出人的“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的实质就是“关系”。再次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其他生物处在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中。应遵循“诺亚规则”来保证各种物种得以延续。大学生需把“大生命”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起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以大爱境界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正确处理好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3.生命价值的教育。“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的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自然的生命,只有首先成为肉体的主体,才有可能成为人。因此,生命价值的教育凸显“肉体”价值的重要性,使大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血肉存在。个体只有“活着”,其生命才具有现实性,“活着的肉体”是“精神”存在的物质基础。有生命的人不仅仅“活着”,“人之特殊就‘特’在,人虽来自于物,却能超越于一切的物,人是生命的存在,却又超越了生命的局限”。人的存在不是简单自然生命的存在,更是精神生命的存在,人之生命的精神性决定了人是生命哲学强调的“创造性”的存在,蕴涵着人对理想、感情、道德、信仰和价值的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还应凸显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个人生命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体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二、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就其本意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是,当下的高等教育在教育功利性价值观的驱使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