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水稻二化螟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稻二化螟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作者:于小飞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9期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一、为害的特点

1、幼虫钻蛀稻杆,因为害部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表现而不同。初孵幼虫危害集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造成枯鞘。2龄后开始蛀入稻茎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灌浆成熟期造成虫伤株。幼虫常群集为害,钻蛀孔圆形,孔外常有少量虫粪,一根稻杆中常有多头幼虫,多者可达数十头甚至过百头,杆内虫粪较多。一般一头幼可危害3—5株水稻。 2、形态特征

成蛾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黄色,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幼虫6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区3—4代,20—24℃地区4—5代,高于24℃地区5-6代。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 3、繁殖特点

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10—15℃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有趋光性,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片上,圆秆拔节后产在叶宽、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秆,3龄后转株为害。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 二、发生特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