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7年级下美术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案7年级下美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

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2课关注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人物,对五官比例有一定的了解,体验人物的各种表现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对人物的发现和观察,尝试用多种表现方法描绘。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的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对人物多角度观察,运用一定的肖像画知识大胆肯定地描绘身边的人,描绘时关注人物的神韵。 三、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人物作品、图书资料、课件。 四、教学要点

头部比例:正面看,头顶至下颌底部的1/2 处是眼睛的位置。自发际线至下颌底部分为三等份,第一等份自发际线至眉线;第二等份自眉线至鼻底线;第三等分自鼻底线至下颌底部,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停”。 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称为“五眼”。两内眼角间的距离为一眼的宽度,外眼角至发际线的边缘也为一眼的宽度,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个外眼角与鼻尖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瞳孔之间的宽度。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1/2以下的位置。 眼睛:包括眼眶、眼帘和眼球三部分,上眼帘的弧度大于下眼帘,眼球是个球体,有眼白、褐色的虹膜和虹膜中央黑色的瞳孔组成。随着头的转动,眼睛可见部分逐渐变小,眼球也由正对变成侧对,可以看到明显的弧线。两眼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一个眼睛的长度。

鼻:分为鼻根、鼻梁、鼻尖、鼻翼四部分。鼻子上端由鼻骨形成,下半部由软骨组成,鼻骨与鼻软骨相接处,在外形上稍呈突起状。

随着头部运动,其角度发生一些变化,产生各种透视关系,分别为平视、仰视和俯视。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关注不同的视角下人物的透视变化,避免先入为主的概念性绘画。

在表现手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艺术家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为创作作铺垫。

本课的明线是人物肖像画的学习,以“情”为隐线串联起各项活动。作业的安排应引导描绘身边的同学或熟悉的人。完成后可以考虑以相册的形式展示,还可以在肖像画上写上祝福语互相赠送,传递友谊。本课的教学应关注人文情境的营造,因为彼此熟悉,富有感情,才使我们乐于去看、去画。 一、我的朋友在哪里

闭上眼睛听音乐,回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二、我眼中的你

1. 因为我们很熟悉,了解彼此的性格和表情,所以描绘起来更加惟妙惟肖。拿画笔先简单勾勒一下好朋友最有意思的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

2. 探讨在绘画时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角度、五官还是其他方面。 共同分析:画人物时应从哪儿入手,怎么把人物画得生动,五官的比例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形式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