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刺绣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色彩搭配

图5-15水墨印象色谱

说明:浅米色的围巾之上,用黑白灰系列描绘出一幅幅传统的山水画(如图5-15)。由于此系列设计是以国画图案为设计主题,因此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已泼墨画中常用的墨色为主体逐渐向外扩散晕出,意图在羊绒上完美地表达我国山水画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而黑灰色系属于服装色彩中的常用色系,能够使穿着者看上去更加的温婉高贵,与此同时也易于与其他服装进行搭配。

色彩灵感来源:雨后小城的朦胧、泼墨山水淡雅悠然。 (3)刺绣工艺设计

在这一系列中采用从墨色到白色之间系列色彩的丝质线,在房屋、水岸等处采用掺针针法、树木、飞鸟等采用套针针法,另外在纯色处直接用平绣针法进行刺绣。通过这几种针法之间的相互搭配运,要注意的是针法之间、色彩之间的变幻要自然协调,要求于刺绣者对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形式于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才能更好地通过线来表现出表现出国画中水墨过渡晕染的自然。

6 结论

6.1 课题研究结论

本篇论文立足于羊绒服装装饰设计,以手工刺绣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从羊绒服装与手工刺绣结合的优劣势、刺绣风格纹样以及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本课题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分析了课题的整体市场背景:从市场现状,产品的企业需求、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课题的研究目的。

(2)分析了羊绒服装与手绣装饰设计相结合的优劣势:从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寓意内涵、色泽等方面进行了手工刺绣作用于羊绒服装的优势分析,结合材料、工艺技术、针法等方面,分析了羊绒刺绣在此的欠缺与不足。

(3)对羊绒服装的手工刺绣设计进行研究:此部分分析包括风格分析、图案纹

36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样分析、色彩分析、肌理效果分析、装饰部位分析以及综合分析。风格分析包括对羊绒服装手绣设计风格统一必要性分析,品牌定位对服装风格的影响以及羊绒服装手绣风格统一要素;图案纹样分析包括图案形式美分析、主题分析以及系列图案设计分析;色彩、肌理等分析了羊绒手绣的色彩形式以及针法形式。手绣装饰部位的分析主要考虑了手绣图案作用于羊绒服装的部位及形式。

(4)对羊绒服装手绣设计进行工艺分析:首先分析了羊绒服装手绣的材料、针法,其次,对羊绒服装手绣设计进行了工艺难点分析以及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5)分析并规划案例品牌的产品体系:针对案例品牌的品牌定位以及文化定位,对其进行产品定位、确定系列服装的风格、图案类型、色彩体系,并进行了系列产品设计规划。

6.2 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1)课题存在的不足之处

该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由于羊绒服装价格昂贵,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形成成品,只完成了系列设计的服装款式图,在具体装饰效果展现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2)课题展望

在以后羊绒服装手绣设计研究中,更加深入地对风格、图案、色彩等几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做出具体的实物产品,并拓宽产品系列。

37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索盈. 羊绒衫的消费行为分析及企业对策[J],毛纺科技,2004(6):54

[2]张立中,贾玉山.羊绒市场分析与中国羊绒产业发展战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06):117-120

[3]沈雷,李娟.羊绒衫装饰设计的创新思路[J],毛纺科技,2010(6):41 [4]沈雷,李娟.中西羊绒衫设计特点的比较研究[J],纺织学报,2010(9):100 [5]张渭源.服装设计与工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6]马莉.石屏花腰彝刺绣工艺的价值与开发[J].今日民族.2010(3):51-52 [7]李宏复.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94-97

[8]肖琼琼.浅谈系列服装设计的构成特点及构思方法[J],理论与创作.2009(6):112-113,125 [9]刘华.产品企划总监实战录——服装商品设计系列之一[J].中国制衣.2010(8):36-39 [10]宋艳辉.手缝工艺在针织服装中的运用[J].现代纺织技术.2006(4):43-45 [11]黄永利.刺绣纹样在针织服装上的技术应用[J].化纤与防治技术.2011(40):48-50 [12]蒋心怡.对话:鄂尔多斯设计总监Gilles Dufour[J].中国纤查.2009(01):55-56 [13]吕静怡.羊绒编织织品服装人性化定制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4]王禹.浅谈刺绣艺术中的构成要素[J].艺术理论.2010(05):198

[15]余珊.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艺术表现[J].科技论坛.2009(36):75 [16]张诗悦,任晓娟.锡伯族民间刺绣艺术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0(9):162-163 [17]朱夕子.“中国元素”风靡世界 “中国设计”仍在等待[N].中国纺织报.2007(07) [18]赵坚.多视角看刺绣[J].江南大学学报.2003(03):110-112

[19]胡丹丹.初探人性化设计在汴绣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教文汇.2010(06):142,158 [20]音琪.“顾绣”针法解析[J].上海工艺美术.2006(01):76-77

[21]冯伟一,李咏.中原地区近代民间刺绣服饰图案研究[J].河南科技.2010(05):20-21 [22]田鲁.苗族刺绣中的象征符号[N].南京艺术学院院报.2004(02):72-73 [23]王喆.刺绣艺术的演绎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16):160

[24]李迎军.服装图案的物质性与精神性[J].现代艺术与设计.2004(11):17 [25]黄玉冰.西江苗族刺绣在服饰中的运用特点[J].丝绸.2010(07):41-44 [26]宋桂友.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J].文艺争鸣.2010(05):142-144

[27]闫学玲.中国传统刺绣设计特色与艺术创新[N].河南科技学院院报.2010(01):70-72 [28]田春.刺绣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0(8):85

[29]马莉.对蜀绣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反思[N].河南工业大学报,2010(3):51-52 [30]宋桂友.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J].文艺争鸣.2010(5):142-144

[31]袁利,赵明东.突破与掌控-服装品牌设计总监操盘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32]Grace S·Fong.Female Hands:Embroidery as a Knowledge Field in Women’s Everyday Life in Late Imperial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C],Daily Life.Knowledge and Chinese Maternities.2002

38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在学士论文完成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晓鹏老师,她在学习和论文方向及研究方面给了我大量的指导,让我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资料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也获得对于设计方向的更多知识。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坦荡将使我终身受益。

其次要感谢设计班的一些同学对本人的帮助,弥补了我在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与欠缺。

衷心感谢家人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教育、关心和支持! 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

3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