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环境影响评价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一.指数法

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行评价。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 二、矩阵法

矩阵法由清单法发展而来,不仅具有影响识别功能,还有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功能。主要有相关矩阵法、迭代矩阵法两种。 三、图形叠置法

叠图法是一种能为线路开发鉴定出最少破坏的非常有用的“搜索”方法。 四.网络法

网络法的原理是采用原因一结果的分析网络来阐明和推广矩阵法。除了矩阵法的功能外,网络法还可鉴别累积影响或间接影响 五、动态系统模拟法

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

方法中的应用

一、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 建立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数据库 2. 建立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库

3.建立区域环境质量信息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4.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 5.环境监测

6.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7.环境风险评价 8.环境影响后评估

二.GIS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GIS能够有效地管理一个大的地理区域复杂的污染源信息、环境质量信息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信息,并能统计、分析区域环境影响诸因素的变化情况及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地理属性和特征等。 三、GIS在选址中的应用

四、GIS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1.GIS和环境模型研究结合的必要性

2.GIS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范围 (1)数据的前期处理

(2)模型开发:GIS具有很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如区域分析、叠加分析等 (3)数据的后期处理和结果的输出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是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的状况决定的。这三部分是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组成水体的统一整体。 一.地表水资源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海水含盐度过高不宜直接饮用、农业灌溉和许多工业使用。剩余的淡水中是以冰山和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的淡水是可以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

等。

二.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可将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由污染源排放出各种类型污染物。 1.点污染源

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 2.非点污染源

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地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地废水。主要包括城镇排水、农田排水和农村生活废水、矿山废水、分散的小型禽畜饲养场废水,以及大气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和降水过程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污染废水。 3.水体污染物

由点源和非点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性核素等。

(1)耗氧有机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酚、醇等,主要是由点污染源排放的;但是,随着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增加和小型禽畜饲养业和乡镇工业的发展,非点源污染的比重日益增加。水体中耗氧有机物浓度常以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分解过程所需消耗的氧量表示。常用的参数(指标)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2)营养物:是由点源和非点源将含有机氮化物、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废水直接排人或通过河流进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水域带来的。这些过量排入的营养物使水体富营养化。 (3)水中有机毒物:主要有酚类、多氯联苯(PCB)、有机氯农药和硝基化合物等。 (4)水中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 5.0 g/cm3的元素。 (5)非金属无机毒物:主要有氰化物、氟化物和H2S等。

(6)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它们常与肠杆菌及其他细菌共存,会导致各种水致传染病。 (7)酸碱污染:指酸性或碱性废水排入水体,使水的pH值超出正常的6.5~8.5范围,从而影响水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妨碍水体自净作用。

(8)石油类:石油类污染物排入河流和海洋使水体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会使幼鱼致畸和使鱼卵不能孵化,还造成鱼肉出现油臭,也使水质变味。

(9)热污染:主要是由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排放温度高的冷却用水(也称温排水)。温排水使水体水温升高,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 三、水体自净

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这种过程叫水体自净。 1.推流迁移

指污染物随着流体在x,y,z三个方向上平移所产生的迁移作用,是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转移,也称平流迁移。推流迁移只改变污染物所处的位置,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在推流作用下,通过x,y,z方向的污染物通量为:

fx?uxC,fy?uyC,fz?uzC

式中,fx,fy,fz——x,y,z方向上的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mg/m2.s

ux, uy,uz——环境介质在x,y,z方向上的流速分量,m/s

C——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mg/m3

2.分散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通过分散作用得到稀释,分散的机理是: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

在研究分散作用时,假设污染物质点的动力学特性与流体介质的质点一致。对于多数能与流体介质混溶的分子态和胶体态的污染物而言是能满足这一要求的。 (1)分子扩散

由分子的随机、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扩散过程服从斐克第一定律,即分子扩散的质量

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I1x??Em?C?C?C11,Iy??Em,Iz??Em ?x?z?y112

式中I1x,Iy,Iz——x,y,z方向的分子扩散的污染物质量通量,mg/m.s

Em——分子扩散系数,m2/s

C——分子扩散所传递的物质浓度,mg/m3 (2)湍流扩散

河流中的流动都是湍流。湍流的基本特性是流动中各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都随时间的变化而随机脉动。由于各度量均为随机变化,无法描述,同时我们也无需了解浓度的瞬时脉动情况。因此,可以采用某点某个状态的平均值来代表该点的情况。

湍流扩散是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间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湍流脉动所引起的质量通量可以用类似分子扩散的斐克第一定律方程来表达。即

2Ix??Ex?C?C?C22,Iy,Iz??Ez ??Ey?x?z?y22式中Ix,Iy,Iz2——x,y,z方向的湍流扩散的污染物质量通量,mg/m2.s

ExEyEz——x,y,z方向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C——通过湍流扩散所传递的物质的平均浓度,mg/m3

(3)弥散

弥散作用是由于横断面上实际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的运动时,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弥散。

可定义为:空间各点处,变量的湍流时间平均值与湍流时间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弥散作用所导致的质量通量也可以仿照斐克第一定律来描述:

3Ix??Dx?C?C?C33,Iy,Iz??Dz ??Dy?z?x?y333式中Ix,Iy,Iz——x,y,z方向由弥散作用所导致的污染物质量通量,mg/m2.s

DxDyDz——x,y,z方向的弥散系数,m2/s

C——湍流扩散所传递的物质的时间平均浓度空间平均值,mg/m3

在实际浓度计算中采用时段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值,通常认为C=C=C

常温下,分子扩散系数的数值在大气中的量级为1.6?10m/s,在河流中为10?10m/s;湍流扩散系数在大气中的量级为2?10?10m/s(垂直方向)10?10m/s(水平方向),在河流中的数量级为10?10m/s。所以,分子扩散系数要比湍流扩散系数小得多,一般情况下污染物的分子扩散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202?1?22152?52?5?42 弥散作用只有在取湍流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时才发生,因此在流速较大的水体如河流和河口中弥散作用很强,河流中弥散作用的量值为10?10m/s

2.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持久性和非持久性两大类。

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介质的推流迁移和分散稀释作用不断改变所处的空间位置,同时降低浓度,但其总量一般不发生变化,例如排入水体的重金属,高分子聚合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除了随着介质运动改变空间位置和降低浓度外,还因降解和转化作用使浓度进一步降低(衰减)。例如挥发酚排入地表水体后,在微生物、阳光和溶解氧作用下发生分解,通过气液界面的作用,从水相逸入大气,还可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再沉淀至河底。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被氧化后与水汽反应后生成酸性气溶胶,经降雨清洗作用进入水体和土壤。这些作用使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不断衰减。

实验和实际观测数据证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衰减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即

142dC??KC dt式中 C——污染物的浓度;t——反应时间;K——反应速度常数。

第二节 基本模型的推导

一.零维模型

如果我们把一个水体,如一个河段、一个湖泊、一个水库或一个局部水域看作是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在这样一个反应器中,不存在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即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均不存在环境质量的变化。进入反应器的污染物能在瞬间分散到反应器的空间各部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写出完全混合反应器的平衡方程,即零维模型。

VdC?QC0?QC?S?rV dt式中 V——反应器内水的体积

Q——流入和流出反应器的水的流量 C0——入流中的污染物浓度

C——出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即反应器中污染物的浓度 r——污染物的反应速度

S——除集中出入流和反应过程外,系统内污染量其他来源和漏失量的总和 对于一个没有源和汇,即S=0

VdC?QC0?QC?rV dt如果污染物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的衰减规律,则r?KC K——污染物衰减速率常数

VdC?QC0?QC?KCV dt二.一维方程

1. 考察河流中长度为?x的微小河段的水量平衡关系

Q(x),Q(x??x)——流入和流出的纵向流量(m3/s)

q,qb——侧向输入和底部渗出流量 PR,PE——单位水面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A—— 河床断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