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七 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七 仁义礼智 我固有之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是非:是,正确;非,错?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 其有四体也。

?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误。端:开端、发端。?

?之:用在主谓之间。犹:如同,?有是四 端 而 自 谓

??

?好像。其:代人。四体:四肢。?有这四种发端却自己说自己 ??

不能做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 其 君 不 能 者, 贼 其 君 者 也。?而: 不 能 者, 自 贼 者 也; 谓

?

自己的国君不能做到仁义礼智的人,是残害自己的国君。?却。

谓:说。其:代人,? 凡 有 四 端 于 我 者,

?

?所有跟我一样有四种发端的人,?如果?自己。贼:残害。?

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 火 之 始 然, 都懂得扩充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烧一样?最终形成

泉 之 始 达。

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流出去一样?最终汇成大江大河?。

?凡:所有,一切。于我:跟我一样。而:承接连词。若:好像。然:同?

?? ?“燃”,燃烧。之:第一个代四端,第二、三个用在主谓之间。???

如要能扩充它们,就足够用来占有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苟:如果。之:代四端。保:? 不 足 以事父母。”???苟 能充之, 足 以 保 四 海; 苟 不 充 之,

?用来侍奉父母都不够。”??拥有、占有。四海:指天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2)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恶心,人人都有;恭敬之:每一分句中前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心,人人都有;是非 心,人人都有。?一个为结构助词,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 为代词。??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恶心,是义的发端;恭敬心,

后一个?

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

礼 也; 是非之心, 智 也。仁义礼智, 非由外

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 耳 矣。 故曰: “求 则 得 之, 舍 领悟罢了。所以说:“向内心追求就能得到仁义礼智,不向

则 失 之。”

铄 我 也, 我 固 有 之 也, 弗 思

?由:从。铄?shuò?:本指以火销金,自? ?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们。”?外至内而熔化,在此比喻从外部强加。

固:本来。之:最后三个?

?

均为代词,代仁义礼智。??

孟子曰: “人之 所以 异于 禽兽 者几 希,(3) 孟子说:“人用来显示跟禽兽不同的方式很少,

?所以:用来……的方式、方? 庶 民去之, 君子 存之。??

?法。于:跟。几?jī?希:很少。?一般人丢弃它,而君子保存它。 ???之:代人区别于?舜 明 于 庶 物, 察 于 人 伦, ??

?禽兽的表现方式。?舜明白万物之理,对人际关系观察细致了解透彻, ???于:对。庶物:万物。明、察:细致观察,? 由 仁???透彻了解。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是因为心中 ???由:由于,?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

?有仁义才去施行,而不是用行动去推行仁义。”?因为。

?

?

孟子曰: “万物 皆 备 于我矣。

(4) 孟子说:“对我来说,世间万物我都具备了?当然包括 仁义礼智?。反省自己后,?如果?认为自己是真诚的?即行仁、行义

反 身 而 诚,

?反:反省。而:表假设。诚:意?

了?,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动用法,认为自己是真诚的。

乐 莫 大 焉。

焉:兼词“于之”。于,比;? 强 恕 而 行, 求 仁 莫

?

?之,代认为自己是真诚的。?尽力按照恕道去做,追求仁德再没有

强?qiǎnɡ?:尽力,竭力。恕:恕道,指仁爱, 近 焉。”??

比这更近的了。”??推己及人之道;在此是名词作状语,当“按

照恕道”讲。焉:?

?

用法同前一个。??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苟 为 不(5) 孟子说:“五谷,是最好的种子;?但?如果不能生长

之:与“者”配对,作为定语后置 熟, 不 如 荑 稗。??

成熟,还比不上荑草和稗子。??:?的标志。苟为:如果。荑?tí

一种形似稗子的草,实如小米。稗?bài?:稗子,?夫仁,亦在乎

? ?仁,也在于使一年生禾草,杂生于稻田中,对稻子生长有害。?

夫?fú?: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乎:于。?熟之而已矣。”???

??它成熟罢了。”?熟:使动用法,使……成熟。之:代仁。?

孟子曰:“自 暴 者 不可与有言也, 自

(6) 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跟他说什么,自己

暴:糟蹋、残害。与:介词,弃 者不可与 有 为 也。??

放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做什么。??跟。有:助词,用在动词前,

无义。言:?言 非 礼 义, 谓 之 自 暴也; 吾身

?

?说话违背礼义,就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己说。为:做。?

非:违背,不符合。不能居仁由义, 谓 之自 弃也。??

不能遵循仁义,就叫做自己放弃自己。??谓:叫做,称为。吾身:自己。居仁由义:?仁, 人之安宅也;义, 人之正

?

?遵循仁义;居、由,遵循。?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

道路。让安适的住宅空着却不去居住,舍弃正路却不沿着

路也。 旷 安 宅 而 弗 居, 舍 正 路 而 不

?旷:使动用法,使?让?……空着。 由, 哀哉!”??? ?正路走,可悲啊!”??而:却。居:居住。由:经由,经过。?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评析] 人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的同情心。

这句话是孟子对孔子“性相近”思想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儒家思想“人性本善”的集中体现。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天赋道德,如果君王以此为基础,推行“不忍人之政”,国家便可运于掌上了。

试想一下,如果在人与人交流更频繁的现代社会,如果人人以“不忍人之心”对待别人,与人为善,那么,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冷漠便涣然冰释,人人皆成为尧舜了。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评析]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我残害;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

孟子认为,仁、义都为人性天生所具有,不按照这些准则行事就是自暴自弃。一个人如果自暴“礼义”,自弃“仁”,就好比空着安全舒适的住宅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本来应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为卑鄙无耻的小人,这样的结局,又是多么的可悲。

3.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评析] 这是孟子和他的学生公都子在议论人性善恶问题时讲的一句话,是宣扬人性论的。善恶之心每个人都有,羞恶心属于义。这“义”不是外加的,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只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

[问题1] 选文1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用了哪些例子加以证明的? [明确]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用了先王之政和孺子将入于井两个例子。 [问题2] 选文2,为什么说“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明确] 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只要用心追求,加以扩充就能得到仁、义、礼、智。

[问题3] 选文3,孟子以“舜”为例,印证了什么观点? [明确]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问题4] 选文4,扩充“四端”成为仁、义、礼、智的态度与方法是什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