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电影与原著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苔丝电影与原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融入自然的力量

原著中写过三次对苔丝来说比较大的灾难,第一次是被德伯诱奸,第二次是因为安矶·克莱,最后一次又是碰到德伯。那么,在原著中苔丝的命运和自然物候、气候是紧密相关联的。 春天和夏天象征了苔丝旺盛的青春活力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秋天和冬天则预示她悲剧的命运。 第一次

来到德波家 六月 德波得逞 九月

十月深秋 苔丝毅然拒绝德伯虚情假意的许诺, 不愿自甘堕落, 在秋风瑟瑟里孤零零提着包裹走回家乡。

身怀六甲的苔丝忍辱含垢, 过着死亡般的隐居生活, 只有天黑后才到树林, 从大自然的怀抱里获得些许安慰至此完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新生与死亡的过程。 第二次

五月的一个“ 苗香四溢, 众鸟孵雏, 万物催吐生机的早晨” 怀着对生命的满腔热爱

他们于圣诞节完婚, 此时正好是冬天, 新婚之夜苔丝不愿欺骗丈夫, 坦陈前事, 不料丈夫冷酷无情, 不仅不予宽恕, 反而撇下苔丝, 远走他乡、厄运再次降临。 第三次

当春天又一次来到人间时, 苔丝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再生与死亡的轮回也升始了。克莱在巴西历经磨难, 终于蟠然醒悟对苔丝旧情重萌回英国寻找苔丝, 以破镜重圆,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心如死灰的苔丝在德伯的哄骗下, 任凭自己的肉体成为他的掌中玩物。

然而在电影中暗示苔丝命运的死亡与再生主题被丢弃了, 导演只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拍摄, 许多事件被压缩, 落入了单调的模式, 而四季转换的自然景象仅仅作为陪衬和点缀这样看来, 苔丝好像只是被命运之神驱赶着从一个不幸走向另一个不幸, 完全沦为男权社会陋习的牺牲品, 失却了原作中的主题精神。 二、人物对比 原著中苔丝是一位“纯洁的女人” “她是一个姣好齐整的女孩子,也许她跟别的几位女孩子比起来,不一定更姣好,不过,她那两片娇艳生动的红嘴唇,一双天真纯洁的大眼睛,使她在容貌和颜色上,平添了一段动人之处。她头上扎着一根红带子,在一片白色的队伍里,能以这样引人注目的装饰自夸的,只有她一个人。”

苔丝喜欢独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跑到树林里面的时刻,她似乎才不感到孤独。黄昏时分,有一刻功夫,光明和黑暗恰好平衡,白天的拘束疑虑和黑夜的惶恐不安都不复存在了,使人心灵上得到解脱。”苔丝还喜欢唱民歌:“最简单的音乐对她都有一种力量,几乎能把她的心从她的胸腔里给扯出来。”苔丝喜欢小生物,“从来连一个苍蝇,一个小虫,都不忍伤害”,如果有一只小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也常常使她伤心流泪。

苔丝一家有九口人,家境贫寒,全家人只能依靠一匹老马作些小生意来维持生活。苔丝是家中的大女儿,从小就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十七岁时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辛苦干活,却毫无怨言。

“本家”去认亲求助。目的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解决家庭的困难,而没有攀龙附凤的打算。离开时,苔丝还斩钉截铁地表示:“如果我以前曾爱过你,现在仍爱着你,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讨厌甚至厌恶我所做的! 。我的双眼当初被你蒙蔽了,仅此而已,当我看清楚后(虽然早该看清),我就决定了;我将永远都不会回来! ”因此,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

德是高尚的。

苔丝在丈夫离开之后,为躲避好色之徒的纠缠,坚守对丈夫的忠贞,故意剪掉眉毛,用手帕包住半个脸蛋,以隐藏自己的美貌。“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 影片中的苔丝是一位可怜的,又有一些虚荣心的姑娘 小说中的苔丝一共在六次不同的场景中斥退亚雷的纠缠,而且有两次还不得不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第一次是在打麦场,当亚雷揽住她的腰时,苔丝用皮手套狠狠抽打在他脸上。另外一次是在父亲死后,全家人被赶出村子的前夜,亚雷以收留苔丝全家作为诱饵,来逼她就范,苔丝拉下窗户,把亚雷伸迸窗户的胳膊用力夹住。

亚雷步步紧逼,苔丝一次又一次地坚决拒绝,但影片对这些细节都视若无睹,没有进行表现和刻画。

相反,苔丝被亚雷骗进契斯森林受辱后,曾与他有过四个月的同居生活。原著并没有对这段生活进行描绘,影片中却增加了一些镜头。一个是在帐篷里,苔丝打开了亚雷送她的装饰华丽的帽盒,另外一个镜头是苔丝与亚雷一同泛舟游湖,满池碧水,一叶轻舟,苔丝衣着华丽。

在原著中,苔丝向丈夫写了三封求助信。第一封信她虽绝口不提眼前自己所受的苦难,只表白对爱情的坚定不移,然而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对难以预测的现实的恐惧。第二封信充满了一声声情辞恳切的“你来吧!快来吧!快来把我从威胁我的大难里救出来”的呼救声。在斥退了德伯却又感到身心疲惫,走投无路的苔丝愤激之下,最后一次给丈夫的信中指责他的铁石心肠。然而这三封信都石沉大海,将苔丝推入无望的绝境,读者正是从这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声中,体味着苔丝对爱情的坚贞不屈。而影片对这三封信都没有进行表现,仿佛苔丝安于做亚雷情妇的生活。

苔丝被警察抓住时,曾对克莱说了这么一段话:“咱们这种幸福不会长久。这种幸福太过分了。我已经享够了。现在我不会亲眼看见你看不起我了!”这段话凄凉、哀怨,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影片中删去了这段话,这显然削弱了苔丝的性格。 象征、隐喻和超现实描写 例如贯穿整部小说, 与苔丝命运息息相关的马车描写, 小说前后出现了几次。 苔丝和弟弟连夜赶马车送货, “ 女凶手” 。

苔丝的失身也与马相关。与悍妇发生口角和厮打, 意外事故逼使她跳上德伯的马背。 苔丝与克莱充满波折的关系也是与马车有关。

在驾马车送牛奶到火车站的归途上应允了婚事, 订下终身。

狠心抛弃了她, 将她送上回娘家的路, 马车里的苔丝哭得肝肠寸断, 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克莱曾经稍微提到过发生在大马车上的阴森恐怖的传说, 这对两人的关系来说是不吉之兆。 在与德伯的关系中, 他使用许多不祥的预兆。

如与德伯初次见面, 不怀好意的德伯在苔丝身上插了许多玫瑰, 结果苔丝不小心被玫瑰花刺伤了下巴为此她感到十分不安, 因为这按乡间迷信是个不祥之兆,暗示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就与血有关。后来当德伯重新出现, 起初还要求苔丝在被称为“ 十字手” 的地方的一根孤桩石柱上起誓不用美色来诱惑他。过后苔丝才得知这并不是什么神圣的十字架, 而是一个犯人被人把手钉在柱子上绞死, 尸首埋在石头下, 有时还出来显魂, 预示着可怕的凶兆。而这幽灵就暗示了德伯重新出来对苔丝纠缠不休。最后德伯躺在苔丝祖先坟墓的石碑上, 等待苔丝的到来, 进一步暗示了他终将死于苔丝之手的可悲结局。

所有这些超现实的描写无论是对预示苔丝乖赛的命运还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都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