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5-8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弟子规讲解5-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朋友当然会渐渐远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的接近你。

我们都晓得交朋友非常的重要,如果朋友相聚在一起,几乎都是在吃喝玩乐,都是在享受,只知道这些,这些都是会有损我们的品德。为什么?每天只有在欲望,往欲望里头贪求,这是造业的现象,也是灾难来临的征兆,所以我们不能不小心。

此地讲到损友跟益友,它的标准在哪里?在你的心量。你有这样的心量,你就会广结善友;你没有那样的心量,所有的好朋友都会远离而去,不好的朋友,他就会接近于你。因为你只想听你爱听的,你不想听真话,人家就用虚伪的话来欺骗你。最后,你潦倒,你祸害来临,你都不晓得。所以,朋友当中的交往,我们也要谨慎小心。

孔夫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友也有三,也有三类,所以我们也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友便辟,友便佞,友善柔」。这是讲到不好的朋友有这三类,专门讲好听的话,专门找你去吃喝玩乐,专门讲一些虚假的话,用这些话来欺骗你、诱惑你、蛊惑你,这些都属于损友。所以,结交朋友非常的重要。

在一生当中,朋友也是五伦之一。朋友,他在我们人生的历程当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是很大的关键。有时候我们受到委屈,有挫折,往往第一个想要倾吐的,不是父母,也不是长辈,往往就是比较亲的朋友,相处共事比较好的朋友,我们往往会跟他切磋探讨。所以好的朋友,

他讲信义,他讲信用,他会真正的帮助你,规范你,让你在危难的时候,他也会适时的站出来替你讲话,或者让你有所依靠。

所以,我们在选择朋友也要特别的小心。为人父母的,从小也要告诫小孩。像有的父母,他不了解自己子女在外面交友的情形,等到接到警察通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外面干了些坏事。所以有一些贤明的家长,他也会去了解,他的朋友是哪些人,往往也会邀请他到家里来观察。如果像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相当的保险。为什么?我们知道他的朋友是好还是不好,做父母的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来机会教育,告诉子女哪一类的是好朋友,哪一类是不可以结交,应该要疏远的。所以,此地也讲到一个标准,好朋友我们要接纳他的规劝;不好的朋友,我们记得要远离他。我们再看: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这里就讲到当我们听到有人赞美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怀有恐惧之感。为什么?当一个人听到别人赞美的时候,他会很高兴,有时候那种骄慢的态度,他就会因而生起。

『闻过欣』。听到人家讲你不好,你会觉得很安慰,会觉得很欣慰,因为我做错事情有人肯愿意跟我指出,让你更为提升,这是非常难得的。就好象唐太宗跟魏征一样,唐太宗他有宽广的心量,接纳魏征跟他规劝一些不是的地方。如果没有唐太宗的心量,魏征老早就不敢给皇帝讲这些真话。皇帝如果有过失,他都会及时来加以制止。

所以,这里就讲到『直谅士,渐相亲』。「直谅士」就是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他会渐渐的与你接近。我们都晓得,人一生不可能没有犯错,但是你听到别人对你有所过失会肯跟你讲,我们第一个应该要感激他。为什么?他没有让你罪上加罪,恶上加恶。尤其做错一件事情,你侥幸没有人发觉,你下一次再犯,你会觉得大家都不晓得,你这些罪恶就一直往下堕落。如果我们今天第一次做,第一次就过失,第一次就不对,就有人来告诉你。你应该要庆幸,因为你无心的过失,别人肯这样的帮你忙,让你能及时的制止,不再继续造作恶业下去。

所以我们对于肯告诉我们过失的人,要抱着感恩的心,一定要感激他,不要气他。有很多小朋友做错事情,听到别人跟他讲,他就很难过跑来跟我讲,他说:别人说我怎样。听了以后,我分析给他听说:是你的错,别人愿意讲出你的不对、你的不是,你应该觉得高兴。为什么?因为你将来会变得很好很好。孩子听到以后,他就觉得很安慰。

这里我们也要提出一点,当我们如果要讲对方不是的时候,我们的言语、我们的容貌一定要和颜,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在骂我。也要记得时间场合,如果在公共场所当中,你让那一个人下不了台,直接指责他,或者指出他过失所在,不给对方面子,这也是很不好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好朋友有过失,我们也要知道让他有楼梯下,让他觉得这样不会难为情。所以,古人告诉我们「规过于室」。要规劝别人,尽量在单独的地方,让他能缓和自己的心情,同时也不要让他太难堪。这里也是相当重要的。今天时间已到,再会!

弟子规讲解(第七集)

2002/7/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47-07 杨淑芬老师宣讲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再看《弟子规》,请看第二十四条: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这一条也非常的重要。何以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首先要了解,怎样的过失称为「错」?怎样不对的事情,我们称为「恶」?这里最大的分别在于你的心,在于你的起心动念。此地讲『无心非』,你不是故意的,不是有心去做的,这些称为错误、过失。「无心非」,非就是错。不对的事情,不对的言语,或者不对的造作,我们称为错,是无心的;有心去造作,我们就称为恶。这里它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每一个人,我们想一想,这一生都有过失,都有过错。如果无心所犯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存着感激之心,及时的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语,错误的思想。如果你有心去做,故意去为非作歹,那就是相当的不好。这是有意造作恶业,他的结果灾难肯定会到来。有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心地要纯善;没有纯善,我们也要向善人学习。即使我们今天知道自己有过失,你能改正过来,可以说这是好人一个。我们也不要在于自己曾经犯了过失,就非常的难过,难过到终日没有办法原谅自己,这样也是错误的。所以,此地讲到:

【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