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5-8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弟子规讲解5-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如果子女经常去这种地方,我们晓得很多犯罪的地方,它所汇集的往往就在这里,因为这里去的人三教九流统统有,可以说出入的分子非常的复杂。自己的子弟如果经常到这种地方,为人父母的应该要谨慎小心。为什么?声色场所很容易令人堕落。很多不良的嗜好、不良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在这里所学到、所污染到的。所以为人父母不得不注意,自己小孩出入场所的这种地方,应该要好好的注意。

我们都晓得孟母,她为了教育孟子,希望他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孟母有三迁。搬迁到最后一个地方,学校附近,才看到孟子每天会跟这些学生学习,所以环境非常的重要。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居家环境,是不是很接近这些斗闹环境,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环境不好,很容易令人污染而不晓得。有道是「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所以环境对一个人,可以说非常的有影响力,我们不可以不对环境重视。

『邪僻事,绝勿问』。从小,父母如果有讲一些比较怪异孩子不应该听的话,也不应该在自己子弟面前讲这些话。所谓怪力乱神这些,或者是有涉及到妖魔鬼怪的,比较奇怪的、比较偏颇的、比较偏激的这种言论,我们都应该告诫孩子们不要接触;不仅不要接触,更不要去问它。如果孩子很好奇,我们应该跟他讲:你听了这些话,晚上做恶梦,你睡不着,你会怕;你听了之后,你半夜不敢起来上厕所,所以对你来讲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从小有好奇心,对不好的这种行为言论,我们都要

告诫他,千万不要去了解,了解之后对他身心都有严重的污染,反而是不好的事情。

我们看完十七条可以清楚的了解,从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还有他的内心精神方面,都已经一一的陈述出来。尤其「事勿忙,忙多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通病。我们看到现代人工作压力很重,事业非常的忙碌,所以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内心也经常的惶恐不安。当我们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无论你是家长或者是社会人士,我们应该要特别的谨慎小心,我们就可以改正自己这些忙碌紧张的这种习惯。请看第十八条: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这一条也告诉我们生活礼仪,有很多孩子他曾经跟我抱怨,他说:每一次妈妈到我房间,她都不敲门。我就问他说:为什么不敲门?他说:她会偷进来,突击检查我有没有在看书。我就跟他说:一定你有曾经不在里头看书,看其他漫画故事,看其他课本,所以妈妈才会突击。他就跟我讲说:我之后我就门把锁起来,让妈妈无法进来。这件事妈妈也跟我投诉说:我女儿一进房间就把门锁起来,不让我进去,我怎么敲门,女儿就是不让我进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亲子当中沟通不良的现象。

我们如果读《弟子规》,我们就晓得,不管我们到任何房间,有没有人都应该先要敲门,敲一下,轻轻叩门,扣一下,让里头的人了解外头有人。轻敲之后,里头有答话之后,我们再请他进来,同意允许之后我们再进去。

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凡是进入房间的时候,不论任何房间,或者公家单位办公室也好,我们都要先敲门,敲门还要问里头有没有人。『问孰存』,为什么?我们晓得,如果当我们在门外看到里头,我们从外头可以看到很多双鞋子在里头,我们就晓得有很多人在里头,说不定人家在开秘密的会议。如果我们很鲁莽的门一开就进去,可能会妨害到别人。如果人家在开秘密、机密的会议,你一进来也会被误以为你是不良之人,故意来当间谍,来破坏,所以难免也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习惯,不管你到什么样的房间,都要先敲门;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论里头有没有人,一定先敲门。我们也经常在公共场所,尤其我们在洗手间的时候,往往有的人非常粗鲁,如果加上门锁坏掉,可能因为你的鲁莽,彼此就会发生很尴尬很困窘的事情。所以我们无论做长辈或者晚辈,对于子女房间,我们要入门,也应该跟子女告知一下,先轻轻的敲门,然后再进去,不要让里头的人吓一跳,突然有人进来。尤其有时候办公室非常的静,如果这样轻轻走进去,可能人家会吓一跳。所以「将入门,问孰存」。有很多成年人都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在此我们提出来,做为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则,从家里做起。

『将上堂,声必扬』。这里也讲到「上堂」,大厅或办公室比较大的,往往要进去之前,譬如,敲门说:我是谁,我来了;或者说:大家好,让里头的人了解有人,出声一下。「声必扬」,一定要让对方知道有人进来。譬如说我们求学的阶段,进了办公室一定说「报告」,然后

才进去,让里头的老师、师长知道有学生进来,这是一种礼貌,同时也告知里头的人,知道有人将要进来。千万不可以很隐密的这样走进去,如果万一人家有掉了东西,我们就有可能变成嫌疑人。所以「将上堂」,要记住,一定要出声音。声音也应该要出得和缓,不可以很急,不可以很急的答应,这都是不好的。我们敲门进去之后,或者还没有进去,当别人问你:你是谁?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当里头的人回答说:你是谁?我们就要完全把自己的身份表露出来。譬如说,我姓什么?名字叫什么?我是谁?我将找谁?一定要报告清楚,让对方明了。

『吾与我,不分明』。这里是讲,如果你说「吾」,就是自己的意思,「我」也是自己的意思。「不分明」,如果你回答说:是我、我啦。「我」是谁?别人不晓得。尤其现代家庭都有电铃,我们按了电铃,对方拿起听筒一定会问:你是谁?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具名以告:我是谁,我要找谁,要让对方相信我们是谁之后,表明来意之后,他肯定就会开门。

千万不可以很鲁莽,电铃拼命的按。我们按电铃也是要轻轻缓缓的,不可以很猛很用力拼命的按。有很多小朋友每一次去上课,有时候他那个电铃按得非常急,很难听,往往我都会告诫学生,按电铃也要有气质,不可以拼命一直按。我跟他们说:你按完电铃一定要停一下,让里头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