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带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带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答案】A

【解析】分封制的瓦解使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郡县制的形成有利于中央集权模式的形成,故A项正确。

6.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该规定是为了( )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官员任用程序无关,故A项错误;官员调任不允许带原有官吏,这样可以防止官员势力坐大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可以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B项正确;材料中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官员数量进行减少,故D项错误。

7.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

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可知,通过内朝牵制外朝,使相权受到了制约,故A项正确;B项是唐末五代的政治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宋朝政治的特点之一,故C项错误;题干中举措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

8.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 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D.使皇权受到制约

C.存留察举制痕迹 【答案】C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解析】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中“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相符,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9.(2018·贵州联考)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削弱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西汉设置内外朝制度,明朝时期设置内阁,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君主对相权的控制,不是防范官员的腐败,故D项错误。

1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地方政事”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制度。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故A项错误;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命,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与材料描述相符,故B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C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属于中央机构,故D项错误。

11.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这主要表明当时(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削弱 B.内阁职权凌驾六部之上 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

B.中央集权的加强 D.防范官员的腐败

B.元朝的行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

D.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 【答案】C

【解析】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内阁只是一个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对皇帝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故C项正确;文官集团是以皇帝为权力核心的官僚集团,效忠皇帝是其主要宗旨,故D项错误。

12.“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答案】A

【解析】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机密性强,有利于政令执行,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贵阳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 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12分) 【答案】

(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 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

(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但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等内容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每一句话逐层概括,并结合明朝颁发法律的目的综合分析。

14.(2018·长郡中学高三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模式。

——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

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答案: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

论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空间;秦汉时期此地缘政治空间向外扩展到了北至长城、南及岭南地区;最终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达到了北至蒙古高原、东至大海和西至新疆的自然地理边疆,从而体现了圈层性的梯度分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