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www.wordwendang.com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word文档

关于征求《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修改意见的通知

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高校,直属单位:

现将《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落实〈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五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印发你们征求意见,请认真研读,于2011年1月16日前,将修改意见以书面形式并加盖公章报市教委发展规划处。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联 系 人:布玉涛 15823339338 60393056 屈涌杰 13983615978 60393056

传 真: 63862496

邮 箱: cqjwfzghc@163.com

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落实《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五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行动计划。

序 言

(一)基本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直辖以来教育事业进步最快、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两基”覆盖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深入推进,社会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关注和保障。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市民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为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重庆教育站在人力资源强市的历史新起点,步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深水区,跨入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公平满意之

优的新阶段。

重庆教育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许多难题:适龄儿童入园难,中小学生择校、课业负担过重、农村师资薄弱、城镇大班额等现象依然存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仍然薄弱,与产业发展的衔接还不够紧密;高校高水平教师、高水平成果、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高”度还不够,办学特色不鲜明;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还比较突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各类学校办学成本分担、债务化解的压力还比较大;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水平与现代化直辖市的战略定位还不相适应。

“十二五”时期,重庆将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建成“五个重庆”,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建成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和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教育愿景也会更趋多样。缩小教育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举措。重庆教育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重庆教育事业的新跨越。

(二)发展任务

“十二五”时期,重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为主题,以学有所教和教有所成为基本理念,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营造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环境,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建设,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实现重庆城乡教育中长期规划目标奠定决定性基础。

“十二五”时期,重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搭建起学习型社会基本框架,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适龄幼儿能够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标准化、均衡化,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特色性更加明显。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持续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处于中西部地区前列。

——教育体系和制度不断创新完善。科学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在教育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形成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结构更加优化,培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