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 分苹果》公开课教案 - 7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 分苹果》公开课教案 - 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二课时《分苹果》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子,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体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的意义:(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过程与方法

能用具体操作和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难点: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实物投影图片或挂图:(1)“分苹果”主题图;(2)“试一试”中的第1、2、3、4题。

学生:每人准备24个学具水果、6个小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淘气家来客人啦,妈妈拿出12个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板书课题:分苹果)(1)、以故事会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在平均分”上。

(2)、与思考中明确学习主题——两种方式的平均分。一种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二、问题探究,感知平分 活动一:先规定盘子数再分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第一个问题: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2、师:你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法。 生1:我1个1个地分,每堆4个。

方法一:1个1个地分。

生2:我2个2个地分,每堆4个。 方法二:2个2个地分

我先2个2个地分,分一次,再1个1个地分,分二次,每堆4个。 方法三:先2个2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

生4: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就知道每堆分得4个苹果。 方法四: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师:真棒,你们的方法真不少呢? 活动二:先规定每盘苹果数再分

1、出示第二个问题: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在进行全班交流。

生1:可以分成3袋,用12根小棒代替苹果,每次取走4根,取了3次就完了。 生2:根据“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知道可以分3袋。

教师小结: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袋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份是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分几份”。

老师追问:12个苹果还可以分成几袋? 同学小组讨论,试着分一分。

小组代表汇报分法:还可以分成2袋、3袋12袋。 学生分别画出来。

活动三:讨论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组内交流,再班内汇报:

相同的地方: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

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方法,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有几个;第二种分法是把12个苹果每4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

教师总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只是分的过程不同罢了。

教师启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个数有什么关系?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吗? 学生:每份个数×分得份数=苹果的总个数 三、解决问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