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娟的开题报告,08春晚文本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娟的开题报告,08春晚文本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从媒介话语的角度解读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待定) 一、选题依据 1、研究意义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创办开始,迄今走过了二十五年。 在这二十五年里,每逢春节——这个对广大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央视春晚都会带着祝福准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用歌舞和欢笑来陪伴着亿万华人度过那些不眠的除夕夜;二十五年来,春晚以其巨大的影响力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人们对它态度不一:或褒扬或贬低,但关注的热情却一如既往,“一边骂不好一边看的津津有味”的“春晚怪现象”也层出不穷;二十五年来,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中,春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质疑,但它这么多年来形成的收视惯性,却依然促使了亿万观众在大年三十打开电视,全家团聚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①;二十五年来,春晚被赋予了太多节目之外的东西,肩负着太多的使命,看春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欣赏歌舞,在它的节目背后,渗透

的是国家意识形态,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在制造认同方式上的转换;二十五年来,无论是从民俗研究、文化研究还是从传媒研究的角度来说,春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刚刚落下帷幕不久的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是这二十五年春晚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也如以往的春晚一样担负着民俗、文化以及联欢的重要职责,但看过这场晚会的细心观众都会发现:虽然外表上这场晚会还是一如既往地强调巨星闪耀、场面气派,强调技艺高超、人气旺盛,但在这些华丽的节目之后,它却肩负着更浓厚的政治内涵。这源于2007年那场不期而遇的大雪灾,源于亿万国人对2008奥运的期待。

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它担负着告别2007、迎接2008的特殊使命,一方面,它要考虑到那场雪灾给中国带来的痛苦记忆,宽慰那些在雪灾中受伤的心;另一方面,它要展望2008,展望中华历史上的第一场奥运盛世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带来的成就。这样特殊的使命使得这一期的春晚也必然与众不同。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也必然产生研究的亮点,更何况2008年春晚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通过对2008年春晚的研究我们可以来探讨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春晚是怎样通过媒介话语来牵动国人的心,引导大众关注的热点;探讨它是怎样在这交织着政治权威、民风民俗乃至垄断商业利益的环境下来传播意识形态;探讨春晚节目背后蕴涵着些什么,以及它对春晚未来的发展有着哪些影响。

我想这些正是2008年春晚值得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2、研究现状

2008年春晚落下帷幕不久,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大都侧重于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它。因此要想更好地研究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①②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晚》,《读书》,2006年第8期 转引自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晚》,《读书》,2006年第8期,原文注释如下:[1] Zhao Bin : \

gathering\ol.20, pp. 43-58. 引文系笔者翻译。

必须借鉴学术界对历届春晚的研究。

学术界对历届春晚研究颇多,研究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这里仅关注那些从传媒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这一角度的研究重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春节联欢晚会性质问题的研究,旨在探讨春晚究竟应该以某种模式创办,是应该强调艺术还是强调联欢,是应该强调文化价值还是强调商业利益。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国内已有不少,我个人比较赞同游洁的观点。游洁在《关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思考》中说道:“(春节联欢晚会的性质)应当以观众的需要为主导,不能完全依赖专家的指教或编导的自我感觉,节目是为目标受众做的,编导必须在深入了解当今不断变化的电视观众状况和观众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作。”③ 二是对春晚民俗性的研究。这部分的学者认为春晚在传播中具有民俗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吉祥、喜庆、团圆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学者郑向荣便是从民俗

学的角度来解读2004年春晚。也有学者从民俗学研究入手,认为春晚是一种节日的仪式,是民俗活动的一部分,学者吕新雨的《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晚》便是这方面的代表。 三是对春晚品牌的研究。他们认为春晚若想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要强化品牌管理。这更侧重于从编辑出版的角度来研究春晚。 四是从春晚节目本身入手,从节目的内容入手,研究春晚在传播过程中所蕴涵的政治内涵。他们侧重于从意识形态、以及民族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春晚所蕴涵的政治意义。如赵斌在《春节联欢晚会:大众家庭电视与党的意识形态》中就从民族主义“主旋律”的角度来细读“国家”与“家”的关系,从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在制造认同方式上的转换来解读199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认为它是古老的儒家 “大一统”传统的现代实现。⑤

3、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思考》,游洁,中华传媒网学术网 《艺术的晚会和民俗的晚会——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读解》,郑向荣,《新闻战线》,2004年第三期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晚》,吕新雨,《读书》2006年第8期

《中央电视台2002 “春节联欢晚会”读解》,吕新雨,中华传媒网学术网 《重组话语频道》,[美]罗伯特·C·艾伦编,麦永雄、柏敬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1版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Jane Stokes著,黄红宇、曾妮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题诠释》,李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叙述与话语符号学》,尤瑟夫·库尔泰著,怀宇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思想张力中的人文寻求——新时期中国社会思潮与媒介话语范式演变》,赵

③④

游洁:《关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思考》,中华传媒学术网

郑向荣:《艺术的晚会与民俗的晚会——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读解》,《新闻战线》,2004年第 转引自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晚》,《读书》,2006年第8期

三期

慧,中华传媒网学术网

中华传媒网 http://chinese.mediachina.net/

中国期刊网 http://search.cnki.net/SearchResult.aspx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内容:

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较之以往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着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得益于2007年的大雪灾以及2008这个特殊的年代。正所谓,时世造英雄,时世也决定了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特殊性。

本文拟从2008春晚特殊性的角度入手,借鉴吸收学术界对历届春晚的研究经验,以个案分析的形式,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和媒介话语的相关知识来解读2008年的这场比较特殊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解读央视春晚是如何在2007——中国南方的重大雪灾和2008——国人对奥运的期待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左右逢源;解读它是如何来运用媒介话语塑造意识形态符号,以及这些符号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2、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对比分析、举例论证、内容分析、符号分析、意识形态研究法等方法。

3、研究进度安排:

(一)眼下至三月底,完成论文准备工作:收集论文写作的资料,进一细划写作范围,确定论文题目和详细的写作提纲。

(二)四月初至四月下旬,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认真阅读论文所需要的一切资料,根据资料进一步完善写作思路,并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再收集资料,完成初稿。

(三)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以及准备论文答辩。

三、写作提纲(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媒介话语相关理论综述

(二)媒介话语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关系

(三)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对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个案分析 (四)结论展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