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MBA全景教程之一)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企业战略管理(MBA全景教程之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案例】

有个很典型的例子。本田摩托车当初进入美国市场时,它试图以250cc这么一种大的摩托车打入美国的主流摩托车市场,但市场非但不需要日本的摩托车,而且很快又遇到石油危机,再加上当初售后服务并不是很好,主要技术人员在日本国内,有了问题以后,需要运回日本去维修。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市场上的拓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石油危机的时候,日本推销商自己骑的是小摩托,但他去推销大摩托,而美国的商人,经销商恰恰看中了他的小摩托——轻便快捷,希望帮他们去推销小摩托,而不是大摩托。由于本田发动机的质量很好,小摩托很快打入了美国市场,所以就为今后本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本田汽车实际上是靠着摩托车这样一个品牌的声誉。本来是计划大的,现在变成小的了,小的后来又带动了汽车,所以它是对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实际的、实现了的战略,它可能包括两个大方面,一个是计划的,一个是适应的,这两方面都是我们战略考虑的重要内容。

3.企业战略的多种定义

加拿大的明茨柏格教授对这样的问题做了透彻的了解以后提出,战略不是一种定义,而是多种定义。 多种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计划(Plan),先有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实施和执行。

◆二是计策(Ploy),这个计策是并不准备完全实施的,是需要的时候才去做。海湾战争中,美国把兵不断运到沙特等国家,对伊拉克进行威胁,如果你怎样,我就怎样,起到一个威胁的作用。大的跨国公司在新产品的推行上往往也是强占地盘,进行威胁,不让小的公司来进行研发。例如电视机,别人一提出来要研发纯平的,有些公司就说,我已经有了,试图以计策来占领市场。

◆三是模式(Pattern),即做事的一种方式。这个战略,不是计划的,也不是计策,只是以怎样的方案去实施。可以看出,战略是更具体地去实施的方案。

◆四是定位(Position),企业怎样寻求在市场中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战略中要考虑的一个主要方面。

◆五是观念(Perspective),就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理念对战略的影响,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在组织行为学中,英文把它叫做知觉。得到的知觉不同,所做的决策就不同,这就需要在不同的观念中,达到一种妥协、和谐的感觉,一起协调起来,达到一种共识。

4.企业战略的类型

明茨柏格先生的这个战略理念,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战略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因为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固定的定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理念,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准确理解。 大陆和港台在理解战略这个英文单词上,是不太一样的,我们把它翻译成战略,但是港台却把它翻译成策略。但有时也不完全是策略问题,还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战略强调的是一个柔性的问题,一个协调性的问题。有这样的理念就可以不必非要去划分哪个是战略,哪个是策略。

表2-1 企业发展战略的类型

13

类型 要求 计划型战略 谋事在前,行事在后,没有计划是不去做的 计策型战略 威胁有余,难得实现,就是不准备去实现,本来只是一种威胁 模式型战略 只要经营行动,不要经营空想。制订好了一种方就照这个方案按部就班地去做 定位型战略 适应环境,获得自己的经营优势。环境的变化,你不断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观念型战略 有一个集体的观念,大家如何更好地实现共同目5.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在讲过战略的基本定义,或者战略的基本概念后,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表2-2 企业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内 容 经营范围 经营规模、范围有多大;在哪些行业、是单一行业,还是多种行业;在有投资余地、或者没有投资权利的前提下,企业在做一个新的业务的时要设定好范围,过宽、过窄都不利于发展。 资源配置 怎样去配置企业资源 竞争优势 将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利用 协同作用 一个部门很好的管理理念能不能拿到另外的部门,形成一个协同作用就是分力和合力的作用。合力的作用大于每个分力之和。这个协同作用管理上、在生产、营销上都有用,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讲战略的构成要素就从这四个方面考虑,有一条共同的经营主线把它们串起来。例如,作为总部考虑经营范围,作为具体业务部门考虑在这个行业里如何进行竞争。

索尼公司是一个业务复杂的公司,除了电子领域以外,业务范围还包括游戏、音乐、电影、保险等。为了保证这些业务的顺利开展,索尼必须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从下至上,一个是从上至下,两个战略同时交互使用。从下至上,作为个别策略来讲,策略的概念保留它原来的用意,是个别业务的策略;而从上至下,是公司总部的战略,也叫做整体战略。所以注意一下:一个是个别策略,一个是总体战略。 上述反映出在不同层面上的战略。由于索尼公司是由众多的业务单位组成的,它必须坚持一个复杂系统来进行经营管理。复杂系统的运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协同,需要把复杂变得简单化,才能更好地保持效率。所以它要求每个机构彼此合作,协同作用,创造有机的价值,并使它的有机整体的价值大于简单相加所得到的价值,这就是合力作用大于分力作用,也就是二加二等于五。

可以看出,在国内很多企业里没有这样的描述。仅在理论上有这样的说法。在国外的一些企业,确实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去做的。这并不是学术上的讨论,而是对实践的一个归纳,国内的企业要对此更好地思考,找到协同点,使企业的价值能够充分地发挥。

14

6.企业战略的构成层次

还要提到一个层次问题。一个公司根据它的大小不同,能够划分三种层次。

表2-3 企业战略的构成层次

层次 企业总体战略 经营单位战略 职能部门战略 何处竞争 如何竞争 如何分配 内容 一般来讲,有这样三个层次。公司总体战略是讲公司总部考虑在何处竞争。我是可口可乐,那么我选择是在快餐业、软饮料业和其他娱乐业、或者其他方面。在何处竞争,是公司总部考虑的,总部需要登高望远。 经营单位,就是事业部,要考虑,在这个定位好的行业范围内如何进行竞争。

职能部门战略就是说如何分配,分配什么?例如营销部门,如何分配资源来保证战略。总体战略也好、经营单位战略也好,都要保证它的实施。这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战略不是仅仅总部有,在各个层面都有,包括员工他也有战略的问题。就像我们讲谈判,不仅仅是商务谈判,在人和人沟通中也会碰到谈判,谈判也有一个战略问题。是通过谈判实现合作,还是通过谈判回避、通过谈判加强联系等等,它也是战略思考。

【案例】

索尼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 发展战略 竞争战略 不应只是在制造与销售电子硬通过积极地推进索尼的核心业务,即视听产品的数字化,与娱乐软件上,更需要去制造这些产品与信息技术的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同时销售后还能获得持续收入的新绕核心业务构筑包括开发、设计、生产、采购和物流、销价值链。 加强所有环节强有力的联系,提高公司的效益。 竞争战略实际上就是经营单位战略,后面再讲的时候,用竞争战略这个词多于经营单位战略,因为经营单位战略是讲具体某一项业务,或者是某一个子公司的战略,这个子公司的战略也是在某一个行业里的战略,这个行业的战略主要是从事竞争的战略。当然也有合作的问题,竞争与合作是当今两大主题,所以就用竞争战略来替代了经营单位战略。

从索尼公司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区别,一个是比较宏观地选择不同的行业,一个是在某一个具体行业里如何竞争。

战略的监督、评估和纠正

战略管理的第五项任务就是监督、评估和纠正,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去保证复杂系统的正常运转,这需要一个监督评估和纠正的过程。这是一个无终点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战略过

15

程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战略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管理,不是一个平面,也不是一个静态的,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战略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点。

需要强调一点,战略、战略的管理、或者叫战略管理,它和一般管理的区别是有一个战略的意识、战略的思考,但它和一般管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管理。只不过它是把企业中各个部门的战略汇总到一起,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不要以为战略管理,就是一个新的管理,就不需要过去的管理,仍然需要!只不过它是在一个统一、大的管理之下建立的一个更好的管理方式。

效能与效率

讲管理、战略管理,离不开两个单词,就是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20世纪50年代在《有效的管理者》中就提到的,一个是效能(Effectiveness),一个是效率(Efficiency)。

表2-4 效能与效率比较表

效能 效率 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达到一定目标用最少的成本来实现目标,体现一个能力。 效率的结果。 效能(Effectiveness)——做正确的事情,这是很不容易的,怎么能选择一种正确的事情呢?在市场经济的

条件下,哪些事情,哪些决策是正确的呢?你今天正确,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能不能保证它仍然正确?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如果做正确了,就是一个效能问题。

但是,很多部门只是一个执行部门,它考虑的是一个效率问题。用英文表述就是“Efficiency”——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无论是中文也好,英文也好,好像是单词的语序的变化,但恰恰是这语序一变化,反映了一个很大的区别:效能需要你做正确的事情,而效率是要你正确地做事——就是领导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且很快做完。就像美国大兵救人,派8个人去抢救一个人,值不值得的问题不需要去讨论,这是价值观念的问题,只要你去执行命令,有效地把他救过来。至于说,他所蕴涵的价值问题、对于母亲的一个回报的问题,则是一个效能问题,对个人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向导问题,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

在公司层面的战略中,它要考虑的是效能的问题——怎样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在经营单位层面上,或者在竞争战略层面上,很多考虑的是效率问题,特别是如果我们还有一个层面——职能战略。什么情况下,要考虑效率,什么情况下考虑效能?有一些企业过多地考虑效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整天加班加点,看起来是一个效率问题,很快实现了目标,但是员工的疲劳程度过度,或者中层管理人员的疲劳程度过度,他没有精力去思考创新的问题,没有精力去考虑相关工作的问题,这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或者整个公司的发展,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利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效率而忽略效能问题。

【自检】

企业的战略如何通过变化达到更好的效率和效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