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范方华 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6月住院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简易呼吸皮囊行面罩加压通气,实验组采用插入一次性喉罩后接麻醉机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给予镇静、肌松药,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接受电休克治疗的一种方法[1]。

因此,在整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管理至关重要。传统的呼吸管理方法是采用简易呼吸皮囊行加压面罩给氧,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是由麻醉医师通过挤压简易呼吸皮囊行手控呼吸。而采用插入一次性喉罩后接麻醉机行SIMV直至治疗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除喉罩。比较两种不同呼吸管理模式下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选择出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医疗风险的呼吸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5月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科患者

100例,具有电休克治疗适应征,ASA分级I级,年龄18~60岁,体重45~80㎏,无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正常,1周接受3次电休克治疗且平均至少接受8次治疗。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控呼吸组和机控呼吸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1晚停用抗癫痫药及抗焦虑药,

禁食、禁饮大于8小时。入室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四肢自然伸直,情绪稳定,左臂绑好无创血压计袖带,右手食指接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连接心电监护。在患者头部固定脑电图电极和治疗电极,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选择治疗模式和电量。

静脉依次给予阿托品0.5㎎,丙泊酚2㎎/㎏,琥珀胆碱1㎎/㎏。肌松药起效后,对照组用面罩加压给氧后口内置入保护橡胶牙垫;实验组用面罩加压给氧后插入一次性喉罩,然后接麻醉机行SIMV。然后两组的麻醉医师都紧托患者下颚,主治医师按下通电开关使患者抽搐发作。治疗完毕,对照组立即取出牙垫,继续面罩加压给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实验组始终行SIMV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除一次性喉罩,期间如有必要还可以把吸痰管插入喉罩,吸除咽喉部分泌物。

两组患者都等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呛咳及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意识恢复且能自主运动方可离开治疗室。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

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出

现恶心、呕吐2例,呛咳4例,多痰8例,紫绀2例;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多痰4例,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n 50 50

恶心、呕吐 2 2

呛咳 4 0

多痰 8 4

紫绀 2 0

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12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出现

高血压2例,吸入性肺炎2例,急性谵妄4例;实验组只出现高血压2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n 50 50

高血压 2 2

低血压 0 0

吸入性肺急性谵妄 炎 2 4 0 0

并发症发生率

(%) 16 4

3. 讨 论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在通电治疗前先做静脉麻醉再注射适量的肌松剂[2],待患者全身肌肉都松弛自主呼吸消失后,用一定量的电流刺

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前,麻醉医师要加强对患者呼吸的管理。

传统的呼吸管理模式如对照组采用简易呼吸皮囊行面罩加压给氧,所以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都很难精确,完全取决于麻醉医师的手感,容易出现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通气不足又会导致高血压甚至紫绀的发生,如果缺氧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患者还会出现急性谵妄甚至危及生命。而实验组采用插入一次性喉罩后接麻醉机行SIMV呼吸管理[3]能够很精确地设定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并根据监测到的呼末二氧化碳(ETCO2)、气道压等来调节潮气量大小及呼吸频率。避免产生通气不足甚至紫绀的发生,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由于治疗中用的琥珀胆碱会增高胃内压,对照组再行面罩加压给氧如果压力过高,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发生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4]。实验组采用插入一次性喉罩后接麻醉机行SIMV呼吸管理,由于喉罩与呼吸道密封,有效隔离呼吸道和消化道,通气时避免胃胀气的发生,从而避免反流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由于行MECT治疗的患者痰液等分泌物较多,对照组只能用吸痰管清除口腔内的痰液,而实验组可将吸痰管插入喉罩清除咽喉部的痰液,降低因痰液刺激引起呛咳的发生率。

总之通过临床实践得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用插入一次性喉罩后接麻醉机行SIMV的呼吸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及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强,李艳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2):105. [2]陈志刚,李哲.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不同性别患者肌松剂麻醉诱导应用剂量分 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2(6):542.

[3]陈华山.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特点分析与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9 (8):148-148,150.

[4]田常青.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用于治疗躁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疾病监测 与控制杂志,2014,8(2):63-6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