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doc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在积极的打造各种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和高效,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关键词:有效教学 物理教学有效性 预设目标 讲练结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物理教师也在努力寻找各种各样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活起来,自己的物理教学效果好起来。然而,在我们教师参加的各种教学观摩或教学研讨中,甚至许多评优课、示范课中仍脱离不了师生剧本化的表演。在表象上似乎体现了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但在本质上仍跳不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框架,课堂教学仍显形式化、低效化。更有甚者仍存在“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题海战术,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和行为上的有效突破。

一、要做到物理教学行为的有效,就必须明晰“有效教学”的理论含义

要能真正做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虽然古今中外许多的专家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做过很系统的探讨,教育界也众说纷纭,但笔者倾向于其中的一种观点即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方面的标准:一是教学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即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二是教学有效率,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用最少的时间达成了目标。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满足了学习者继续学习的需要。概括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根据以上含义,不难理解,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的物理教师只有正确、全面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才能有广度、有深度地进行教学的设计、组织、调控、检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1、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纯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尤其是初二年级,他们刚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对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有一种可能会学会的期待。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和加强,“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尤其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物理成绩开始分化,男女成绩开始分化。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引言、插图、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保持一个长久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从而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我除了通过演示教材中“哪只蜡烛先熄灭”、“火烧金鱼”、“隔杯看字”、“隔掌吸钉”等实验外,我还演示了“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纸盒烧开水”、“纸

精选

片托水”、“小电风扇发电”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再如学生们在学习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在一开始就演示了“水中燃烧的蜡烛”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2、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目标是对教师的教进行定向,更是对学生的学进行定位。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崔允郭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提出规范的教学目标四个要求:①学生是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②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③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④教师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的任务导向作用。由此可见,物理教学必须要有统一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或者仅是“贴标签”的情感目标,我们应该三者和谐的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备课时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点点滴滴尽量多想一些,多找一点对策。同时开放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课堂是活的,永远呈动态,会生成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和预设,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案操纵着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的活动,结果使得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计划而不惜打断学生的学习兴致,阻碍了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以开放生成的观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的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3、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活动的精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要讲究整体性,注重逻辑层次,绝不能随心所欲,讲到哪里是哪里,七零八落。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要精心预设,对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流程的推进、练习的设置等,都要心中有数,教学时要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每节课的内容容量既不能不足,又不能过多。当然,讲究课堂教学的完整精致,不能使物理课堂变得机械刻板,而仍然要保持课堂生动活泼的景象,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解放自己的学习器官,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养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全盘接受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老师要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重在课堂讲练结合和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总有一种错觉,以为作业都是课后的事。因为不是当堂完成,因为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因为所有学科的作业都挤在同一时间完成,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所以课后作业的效果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那些来不及完成和没能力完成作业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出现了作业抄成团的现象,这种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加之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只是思考而不动手做,学过的东西就容易忘记,老师讲了多少遍,学生仍然做不到,这也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共识。其实,教学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讲练结合的过程。洋思初中的成功就在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同时,课堂的当堂训练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生效果信息,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某种意义上也是提高学习困难生兴趣的一种方法。信息论

精选

分析认为,教学信息反馈越及时,其效果越佳。为此,我们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真实准确的发现学生知识缺陷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加以调整和补救。

总之,物理教学的有效不仅源于教师准备的有效,更取决于学生活动的有效。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兴趣,多给学生一点情境,多给学生一点思考,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多给学生一些体验,让物理能真正的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要让物理课教学有效,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依靠他们的感官活动,他们的观察、思维才能调动起来。才能谈及教学效果的有效,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