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与对策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与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结构和发展模式。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的能力比较低。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占GDP的50%以上,但是带来的就业只占劳动人口的25%。进一步依靠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就有可能在较缓的GDP增长速度下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

2008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有很多新的措施出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际都在放松。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采取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仅仅依靠刺激性的宏观政策,无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依靠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投资到消费,要靠体制改革;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也要靠体制改革。此次金融风暴既是揭露经济问题的“危机”时刻,同时也是促使我国体制改革的“契机”之时。

我国服务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度管制。国内重要的服务业从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产业,无不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准入壁垒高耸,资源无法自由流入。金融服务的政府管制更是严格,事实上,过度的管制阻碍了民间金融业的发展。现在80%多的中小企业缺乏金融服务,亿万农民也基本没有金融服务,如果适当放松管制,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服务就业,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深化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改善政府管理与服务工作,使政府更多地转变成服务型政府,使我们的制度更加健康和健全。

(三)第三大转变——自主创新是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方式 创新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企业层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技术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新产业崛起的内在动力。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自主创新无疑是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危机带来的是灾难,但同时也孕育着机遇。如果说此次金融危机将引起世界诸多制造行业如汽车、石油、芯片制造的重新洗牌,这对于正在寻求做强大的中国有关行业企业来说,灾难未尝不是一次机遇。我国制造业由于起步慢,发展晚,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薄弱环节。在这些行业中,我国几乎没有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因此,更新观念,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变市场的防御者、追随者为市场领导者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应对危机的重大转变。 在大浪淘沙的关键时刻,只在那些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优势企业,才会成为危机过后的胜利者。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体现在:一是严峻的资源能源形势需要技术创新闯关开道,只有抢先占领了未来的新能源技术高地,才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二是资本支持需要自主创新保证信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资本对支持对象的选择更加审慎,这对于汽车之类的制造业更加明显,对于企业来说,只要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就会得到有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从而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三是市场拓展需要自主创突围致胜。面对正在放缓增长的市场,企业只有大力依靠自主创新,结合消费者和时代的需求,才能体现核心竞争力,成为市场致胜的杀手锏。

(四)第四大转变——转变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引 第四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大量的资源型投入、粗放型发展向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节能减排,降低各种材料的消耗,包括土地、水电的消耗,包括能源的消耗等等。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一转变对我国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从政府到企业,各主体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既要着眼于即

5

时的成效,更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新发展模式的角度看,主要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战略性措施: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二是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加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指导思想;四是推进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

(五)第五大转变——拓展民间融资渠道缓解瓶颈制约 此次全球金融市场危机造成的信贷紧缩,将促使我国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信用和流动性风险的重视,我国金融机构未来也将在杠杆率较低的环境下运作,市场流动性风险降低给企业融资造成困难。

受国际经济下滑和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许多地区不小企业发展面临经营困难的实际问题。中国银行自去年8月以来开始放开贷款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虽然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政府融资方式存在的网点限制与时间滞后等问题依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瓶颈。因此,拓展民间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金机构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解决资金问题的又一转变。开辟政府民间双向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在非常时期发挥吸纳就业和刺激内需作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民间融资方便简洁,效率相对较高。企业在市场机遇到来时,需要迅速得到周转资金启动生产。民间借贷融资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与政府金融机构贷款相比,虽然资金成本稍高,但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低,“快进快出”的融资行为适合有利于商业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同时民间融资在运行时,网点多,覆盖能力强,信息比较透明,可以成为市场需要的正规金融之外一个有效的抵补性的融资服务。

在当前流动性紧缩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加强对社会资金的鼓励和引导。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与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政府鼓励项目,有效地发挥民间资本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六)第六大转变——开拓多元出口市场仍然十分重要

此外,在日趋恶化的出口环境和不利的经济形势下,虽然我国出口企业面临需求锐减,成本上涨,风险提高,交易条件变差的外部环境,但出口企业依然可以积极面对现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应对危机,度过难关。

第一,出口市场多元化。面对欧美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有意识地开拓东盟、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二,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实施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适时并购美国或欧洲同行企业,整合优质资源,将会极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大研发创新,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竞争。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出口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危机,而且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后更具竞争力。

6

第四,收缩战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实力不够雄厚,资源禀赋薄弱的出口企业,应该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作为。如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减小生产和出口规模,等待形势好转再扩大生产;或者分析市场后变现资产,另谋出路。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扩散之中,尚未见底。在外需持续减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把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同时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相比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虽然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具备了更多的有利因素。比如庞大的经济规模与实力,更多的储蓄与外汇储备和更加宽裕的财政收入,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在抵御金融风险时的能力。我们应该有信心,中国能够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与低谷。

(作者分别为深圳大学研究生、教授)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