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州市名校语文高一(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州市名校语文高一(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回答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答富有情感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故夫对新人与故人做了多方面比较,并对他当初的休妻行为表示道歉。 C.女子重提当年“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閤去”之事,对被遗弃难以释怀。 D.女子的婚姻不幸让人同情,她的遭际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相似。 2)请简要分析《上山采蘼芜》《诗经·氓》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六、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今日,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发表的《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被改了!》一文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譬如“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了“荨(xún)麻疹”,“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等,而据这些发布消息的媒体解释,之所以更改,竟是因为“读错的人较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的网友支持,认为改通俗读法是好事,与时俱进。也有的表示反对,认为失去了韵味。你的看法呢? 七、作文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1)D

2)(1)聂耽在大赛中蒙眼可听出几十台开动的织布机中某台的毛病,而获奖后对人们当面背后的议论

却充耳不闻;(2)带着青年逛公园时,他可以听到草丛中被石头压住腿的蝈蝈叫声;而听不到耳科医生硬币落地的声音;(3)钱币落地,几乎所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3)①情节——刘聪探究聂耽超常听力的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为下文解开聂耽听力超常的奥秘做铺垫。②人物——刘聪的所见所闻所感使聂耽做事专注、心无旁骛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③主题——通过刘聪所感,揭示主题:不为外物所动,心无旁骛,平凡人也能成功。 2.B 解析:1)B 2)C

3)①探月工程各阶段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②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持,提供了物质保障;③遍布全球的地面站,提供了设施保障;④广泛的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 3.3)①他担心女儿不肯放弃继承权而紧张;②他想博取同情以利于获得继承权。

1)①葛朗台用“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麻痹女儿;②葛朗台用“牵肠挂肚”和“受罪”等拉拢女儿;③葛朗台用“按月付你一百法郎”哄骗女儿。(写出两个方面即可。其他合理理解与分析,也可) 2)欧也妮善良、天真、单纯、重亲情的特点与葛朗台的贪婪、狡诈、无耻形成对比,突出了(反衬了)守财奴灵魂的丑恶。 二、文言文阅读

4.1)D 2)B 3)A 4)C

解析:1)D 2)B 3)A 4)C 5.1)A 2)D 3)B

4)(1)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 (2)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 解析:1)A 2)D 3)B

4)(1)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 (2)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为女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

(3)于是相如的门客们一起劝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家眷亲人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 三、选择题 6.C 7.A 8.C

9.A 10.D 四、名句默写

11.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五、诗歌鉴赏

12.1)B

2)《卫风·氓》与《上山采蘼芜》描写的女主人公都是勤劳、对丈夫忠诚,最后却被丈夫抛弃。所不同的是,《卫风·氓》表现女主人公的坚强以及对前夫的决绝之情。《上山采蘼芜》表现女主人公被抛弃后仍关心着前夫,表达了对封建礼建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愤懑。 六、语言表达

13.示例:

我赞成修改读音。因为语言是流变的活体,语音因时而变符合自身规律,同时按照大家的阅读习惯进行修改,也有利于促进言语交流。

我反对修改读音。读音因俗而变本属正常,但这种变应该在漫长的时间和广泛的使用人群中自然发生,而不应自上而下随意规定,同时,迁就部分人的错误发音进行修改,缺乏一种文化自信。 七、作文

14.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日日都是月圆花好,天天都是风淡云轻,那当我们遇到穷山恶水狂风暴雨时,不妨,让我们在心底默默的暗暗的来鼓励一下自己,轻声的告诉自己,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自己再一次坚信自己,挑战自己,加油,加油,一直“加油”!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

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8,天道酬勤,日新月异,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加油!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山大学调整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18个本科专业,引发关注。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专业首次亮相,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高校专业设置并非一成不变,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或“瘦身”,或新增,这既能使学科建设更加科学,也是为了培养契合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的人才。但开设新专业并非城门大开,而是要经过申报、答辩、公示、审议等流程。如何让专业增减与个人发展规划、学校教学设置、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国高等教育绕不开的课题。 材料二:

破除高校专业设置随意之弊,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本身责无旁贷。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看,一定要考虑开设新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比如师资条件、科研条件和物质保障条件,要明确最基本的专业设置国家标准。而从高校角度来说,开设一个专业,要看是否与高校的办学经历相吻合。比如,一所中医药大学,如果过多开设管理类专业或外语类专业,就与高校的办学宗旨不相吻合,这就是有问题的。同时,高校也要考虑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匹配度,以及高校所在地其他高校是否有类似专业,其已有的招生人数、就业分配都要综合考虑。

大学专业设置有两个逻辑结构:一是专业的逻辑结构,即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来设置专业;二是社会需求的逻辑,即社会对哪些方面有需要。这一需求不是像商店购物、点餐那样全部满足,而是要对社会需要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哪些专业可以被设置。还要考虑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考量学生特定方向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很多高校仅根据以上某一方面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这种过度简化专业筛选、较少思考背后的专业逻辑,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整和精简专业时,也应该有专业评估,应整体考虑这个专业是不是有专业优势、社会需求、师资和学术上的独特性。如果是简简单单根据行政指令进行操作,仅因为某个专业招不到学生、就业率不好就撤销专业,大学专业设置随意的问题仍然不会根本解决。 材料三:

当前学生在中学阶段拼命学习应试内容,职业生涯的课程近乎为零,无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多名教育人士建议,应主动介入,引导青年择业观的形成,如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对年轻学子如何选择未来大学的专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择业价值观等,提前进行规划引导和指导。

而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细选方向,为不少对生涯规划还存在迷茫的考生预留缓冲期。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利于招到适合本校的学生。因此,继续扩大大类招生的高校范围,让大类招生的学生在大二才进行专业分流,更利于学生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最终专业的选择打好基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大学开办了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的专业,引发关注。 B.高校专业设置应该与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学校教学设置、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C.开设什么专业,如何开设,虽然高校也是参与者,但主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 D.学生应该综合各方面考虑专业的选择,而不能只是选择社会上认为的热门专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等学校开设新的专业,需要经过申报、答辩、公示、审议等流程。 B.大学专业设置要按照专业知识结构设置专业,其次才兼顾社会需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