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状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传统与现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品率很低。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b青釉系

清代随着龙泉窑的衰落,对历代名品的仿制成为清代青瓷烧制的主流,仿制的龙泉窑,官窑,汝窑,哥窑等最为突出。康熙仿龙泉豆青釉,色彩淡雅纯正,如图3—16:C),雍正朝仿制官窑,汝窑,哥窑的水平最高,如图3—16:b),釉面光洁细滑,发色沉稳含蓄,这也是雍正官窑的最大成就之一,笔者自认为其仿制器物的水平,已经高于宋代自身烧造,如图3—16:a)。

C蓝釉系

清代高温蓝釉烧造平稳发展,釉面洁净,色泽深沉厚重。由于皇家祭天要用蓝色瓷器,

所以在器形和纹饰方面规格都比较高,如图3-17:a)。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如图3-17:b)等多种新品种。

d黄釉系

黄釉瓷器在清代有明确的等级使用制度,使得黄釉瓷器在纹饰和呈色方面按照等级高低略有不同。雍正朝烧制的蛋黄釉瓷器最为突出,其采用氧化锑为呈色剂,又称“西洋黄\或“柠檬釉”,如图3—18:a),呈色淡雅,釉层较薄具有粉质感,美轮美奂。茶叶末釉器,,如图3—18-c)宋、明的产品亦屡有发现。清代前期的官窑,有意仿造明以前的茶叶末釉,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蛋黄釉出现于清康熙年间,因色如鸡蛋黄而得名,如图3-18:b)。康熙时釉黄微重,釉层透明。到乾隆时,因釉中掺有玻璃白,使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淡,多用于单色釉器。

e绿釉系

绿釉器的烧制在康熙时期达到了顶峰,呈色稳定,因烧制时釉料的少许不同,分为孔雀

绿,瓜皮绿,如图3-19:C),松石绿,秋葵绿,如图3—19:a)等色调。

松石绿,在清代较为流行,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在雍正,乾隆,道光时期,均有精美作品传世,如图3—19:b)。

f窑变釉系

清雍正七年吴尧圃到河南调查钧釉的配制方法,经过多次实践,再次成功烧制了钧釉这一窑变瓷器,如图3-20:a)。此时的器物釉料自然流淌,釉色呈天青,月白,鸡血红等自然交融的花纹或斑点,与宋钧万紫千红,变幻不定的装饰效果无二,如图3-20:b)。雍正之后到咸丰几朝,虽都有烧制,但都不及雍正朝风格活泼自然。此外清代还有炉钧釉的烧制,器物釉色蓝紫相问,色彩斑斓,十分绚丽。

1.5.4清代五彩的发展

五彩瓷器在明代时多为青花五彩,到了清康熙年间,发明了釉上蓝彩,改变了明代釉上五彩与釉下青花结合的方法,烧制的成器色彩更为艳丽,如图3-21:b),工艺较以前更易

掌握,所以很快流行起来1461。雍正时期,五彩的烧制趋于平淡,画法纤细圆柔,纹饰由繁入简,如图3—21:a),色彩趋于平淡,一时间成为主流,乾隆时期五彩已被粉彩取代,以后五彩偶有生产,如图3-21:C)。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烧制的水平最高,常用红、绿、黄、褐、紫彩进行绘制,有时候会将金彩和黑彩搭配使用,使得五彩瓷器色彩无比瑰丽多姿、浓艳夺目。雍正时期,粉彩盛行,五彩趋于衰落,所见多为小件器,画意较精细,不似康熙五彩粗犷豪放。乾隆以后则基本上不见单独的五彩瓷器,而多与粉彩、珐琅彩等并用。

1.5.5清代粉彩瓷的创烧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面发展而来,由于在康熙年间中西文化交流很频繁,珐琅彩的制作技术很成熟,康熙皇帝本人极富创新精神,逐渐将珐琅彩转嫁与瓷胎上面,再经彩料创新,粉彩应运而生,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的彩绘技术核心在于,在器物上面使用了一种玻璃白的底色彩料进行打底,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在运用各种彩料进行渲染的时候,色彩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浓淡深浅的自然过渡,很像西方油画的明暗对比绘画方式,但是又有着中国传统色彩的柔和感觉,显得不是很突兀。

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开始摸索烧制粉彩瓷器,但不是很成熟。到了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粉彩的烧制技术,因为雍正本人做事情严谨的态度,在彩料的选练和图案的绘制上面,处处精益求精,如图3-22:a),绘制的花卉植物等图案立体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