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涂层的分区:

车身涂层分为A、B、C、D四区,见下图。

A区:为前围、车门、侧围搁梁与腰梁之间的区域; B区:为后围、前保险杠、腰梁与下边梁之间的区域; C区:为顶盖全部; D区:为底架与地板下面。 检验条件:

1.检验环境 在接近自然光处; 2.环境照度 1000~1300lx; 3.检验员视力 0.8以上,无色盲。

涂层质量见下表,其余要求应符合GB11380的规定。(宇通客车涂装检验标准) 序号 要求 检验方法 备注 A区不应有直径超过1.5mm的目测,触感及用通用梁具 1 麻点,B、C区不应有直径超测量 过2mm的麻点 2 3 A、B、C区不应有颗粒 目测及触感 A、B区不应有直径大于1.5mm相距30cm目测 的针孔 4 5 A、B、C区不应有露底 D区不应有露白 相距50cm目测 相距50cm目测 A、B区漆膜光泽度应不低于相距50cm目测(按GB1743 6 90%,相邻部位不应有光泽差的规定执行) 异 A、B区不应有直径大于1mm相距30cm目测 7 的起泡 A区在20cm2内不应有超过5相距30cm目测 个直径大于1mm的凹陷; 8 B、C区在10cm2内不应有超过5个的任何凹陷 A、B区在50cm2内,不应有相距50mm目测 9 超过2个直径大于1mm的杂漆 A、B区表面不应有明显桔皮相距50cm目测 10 状皱纹 11 A、B、C区不应有明显流痕 散乱光下,相距50cm目测 A、B区不应有明显磨痕 12 度~90度目测 辆前进方向 相距50cm、与检测面成20磨痕方向为车 直径小于0.2mm的凹陷不计 A、B、C区内同一颜色漆面不相距50cm目测或对照标准 13 应有明显的色差 色卡 A区不应有不光滑触感;A、B相距30cm目测及触感 区的同种蒙皮内,同一颜色漆面不应有色差及不光滑14 处;B、C区的表面光亮度应均匀一致,不应发乌或局部发乌 A、B区不应有长度大于5mm相距30cm目测,用通用梁 15 深度大于0.2mm,且露出底漆具测量 或基体金属的划伤 A、B区不应有直径大于1mm相距30cm目测 16 露出底漆或基体金属的漆层剥落 A、B区不应有明显的擦伤、相距30cm目测 17 污损与压痕 A、B、C区漆膜厚度应符合按GB1764的规定进行 18 GB11380的规定 A、B、C区的彩带漆膜应完整相距50cm目测,通用梁具 均匀,完全遮盖下面漆面,测量 19 且边线整齐不应有锯齿流痕,其直线度为1000:2 涂层外观缺陷分类:(引用GBT13052-91)

1.麻点:涂层表面出现的凹坑现象,即由水、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泡疤。 2.颗粒:涂层表面粘附的影响漆膜光滑度的杂质颗粒现象。 3.针孔:涂层表面出现一些透底针状小孔的现象。 4.杂漆:涂层表面出现不相溶的多种色点(块)的现象。 5.桔皮状皱纹:涂层表面出现桔皮状纹的折皱现象。

6.露白:涂层表面能见到本体材料(白—指由于底漆涂装不均匀而露本体材料本色)。

7.露底:涂层表面呈现前道涂层的色泽现象。 8.流痕:涂层表面出现涂料流淌痕迹的现象。

9.划伤:涂层表面出现由外力引起的不同形状的磕碰划痕的现象。 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引用GB1720-1979)

1.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3块,待漆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7),抽出试验台(6),即可换针。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3)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4),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6)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5)、(8)和调整螺栓(10),向后移动升降棒(2),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11),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5±0.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