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和答案解析 doc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和答案解析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5.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知识经验;2.讲解与示范;3.练习;P210

26.幼儿社会性学习有哪些特点?P267

答: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实践性; 27.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P355

答: A.递进式 B.网络式 C.放射式 D.立体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游戏的显著性特征有哪些?P151

答:1、活动动机的内源性;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6、活动主体的积极性 29.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P441

答:1、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雅性;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与细致性‘3、教育过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4、教学方法的主体性与示范性;5、教育影响的长期性与滞后性; 五、案例题(本大题10分)

30.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方式。几个幼儿坐在地板上玩积木,邹老师靠近幼儿坐着,也同样玩积木。邹老师偶尔发表一些评价性的看法,但无特指对象,也不与幼儿交谈,只是吸引幼儿注意以达到指导目的。

请你分析上述情景中,邹老师采用的是哪种指导策略?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还有哪些? 答:P187幼儿园游戏指导的策略

1、儿童游戏指导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

2、游戏准备和游戏指导(介入)均以观察为前提,如何准备采用什么指导方法或策略都必须建立在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游戏需要的充分了解之基础上,否则会导致盲目准备和错误指导。

3、游戏指导是一个连续的师生互动中获得发展,就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就必然采用自然的社会客观规律的制约。

4、教师通过何何种方式去干预和影响儿童的游戏直接决定于教师对儿童游戏活动的不同控制程序。

2012年4月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2.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A.实践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A.转折期 B.最佳期

C.危机期 D.心理性断乳期

4.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A.选择性 B.稳定性 C.范围 D.分散

5.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6.一天,玲玲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高兴地说:“妈妈,我也会唱,幼儿园老师教过我们。”又有一天,玲玲跟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玩具说:“妈妈,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玲玲的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7.儿童后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超限抑制 B.倒摄抑制 C.外抑制 D.前摄抑制

8.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二因素论

9.皮亚杰研究认为,运算思维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感知 B.行动 C.表象 D.概念

10.1岁半~2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多词句 C.电报句 D.复合句

11.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引起了情绪体验。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是日益( )

A.社会化 B.自我调节化 C.丰富化 D.深刻化

12.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作的发展受到了( )

A.训练因素的影响 B.成熟因素的影响 C.环境因素的影响 D.教育因素的影响

13.幼儿小宇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为人热情,但情绪易冲动,难以约束自我。根据传统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小宇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 A.多血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14.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并不总是依偎在妈妈身旁,在此,婴儿的依恋类型属于( ) A.回避型 B.无依恋型 C.安全型 D.反抗型

15.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两三岁以后的儿童,

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心理的发展具有( )

A.整体性 B.连续性 C.不均衡性 D.高速性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最近发展区 17.再造想象 18.情境言语

19.直观行动思维 20.首尾规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2.学前儿童的理解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23.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4.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 26.举例说明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浩浩和圆圆同是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浩浩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奥特曼”游戏;圆圆则十分喜欢玩“娃娃家”、开“医院”,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表演游戏。可是,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却为幼儿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和特色班,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这样,浩浩和圆圆等幼儿就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了。在家里,他们的父母也不太主张他们玩游戏,认为儿童做游戏纯粹就是玩,是浪费时间。于是,弹钢琴、学古诗、学珠心算、练跆拳道等等活动便充斥着他们的业余生活…… (1)请问:浩浩和圆圆父母与老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联系案例或实际,分析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D ) A.0—6、7岁 B.3—6、7岁 C.0—12岁 D.0—18岁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C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B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4.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 ) A.能伸手抓到东西

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5.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C ) A.2—3岁 B.4—5岁 C.5—7岁 D.7—8岁

6.幼儿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具体表现的是(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C )

A.再造想像 B.有意想像 C.无意想像 D.幻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 9.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A )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0.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B ) A.基本不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始终很小

11.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B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12.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关的是( A ) A.生理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社会性适应 D.脑成熟 1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D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尾首规律 C.远近规律 D.大小规律

14.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A ) A.言语的发展 B.动作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5.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大约出现于第( B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