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 全口义齿部分 大纲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口腔修复学 全口义齿部分 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全口义齿能附着在上、下颌骨上,是由于: 1.吸附力、大气压力等物理作用。

2.神经肌肉控制的生理学因素。 3.咬合平衡等的力学作用。

固位:是指抵抗义齿牙合向脱位的力量。稳定:是指对抗水平向和转动的力量,防止义齿侧向和前后向脱位。一般情况如固位不良,静止状态时义齿易脱落。如稳定作用差,行使功能时翘动或脱落,对牙槽嵴有创伤。 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全口义齿能附着在上下颌骨上使由于吸附力、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力等物理作用。 表面张力 是抵抗将液体分层的力量。

大气压力 两个物体间产生负压而且空气不能进入时,大气压力将两个物体紧压在一起。 吸附力

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附着力(adhesion):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内聚力(cohesion):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基托与唾液、唾液与粘摸间有附着力,唾液本身具有粘着力。 吸附力的作用:基托与粘膜之间的吸附力与二者间的接触面积、接触紧密程度呈正变关系。

吸附力的大小与唾液的质与量有一定关系:唾液越粘稠、流动性小,吸附力越大。但过于粘稠、量过小时,唾液不易被压缩成一薄膜,会影响固位。口腔过于干燥。粘膜易受刺激,产生疼痛和炎症。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表面张力:是抵抗将液体分层的力量。要使全口义齿脱落,必须使义齿基托和黏膜间的唾液分开两层,分开两层又必须使空气进入基托和黏膜间。防止空气进入要靠唾液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外层分子受到内部的吸引,而使表面成半月形(meniscus)的液体表面。这就是表面张力造成的。间隙越小,半月形液体表面越完全,表面张力越大。间隙宽时液体表面受到牵引,表面张力不能维持时空气就会进入。全口义齿的固位力和基托的覆盖面积、密合程度及唾液黏稠度有直接关系。 大气压力(atmospheric pressure)

根据物理学原理,当两个物体间产生负压,周围空气不能进入时,大气压力将两个物体紧压在一起,只有使用一定力量破坏负压,才能将两个物体分。

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软组织紧密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基托与粘膜之间,在基托粘膜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义齿获得固位。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的作用的大小与①边缘封闭的好坏②基托与粘膜的密合度③基托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患者方面:颌骨的解剖形态 口腔粘膜的性质 唾液的质和量

制作方面:准确的印模和石膏模型

基托边缘伸展适度,形成良好封闭。 颌骨的解剖形态:颌弓形态:宽大

牙槽嵴:高宽 腭穹隆:高深

颤动区:水平型,后堤区约有5-12mm 系带:附丽距离牙槽嵴顶近

口腔粘膜的性质:粘膜厚度适中,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基托与粘膜易密合,粘膜转折处含有疏松的粘膜下层, 边缘易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义齿固位。 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唾液的质和量:唾液越粘稠、流动性小,吸附力越大。但过于粘稠、量过小时,唾液不易被压缩成一薄膜,会影响固位。口腔过于干燥。粘膜易受刺激,产生疼痛和炎症。 影响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患者方面:颌弓的解剖形态 制作方面:正确的颌位关系 良好的咬合关系 正确的人工牙位置 适当的牙尖高度 正确的磨光面外形

颌弓的解剖形态:牙槽嵴高,腭穹隆深,有利于稳定。

正确的颌位关系:义齿人工牙列必须符合患者上下颌生理位置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固位。 影响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良好的咬合关系:在正中颌位时,咬合面要尖窝相对,均匀紧密接触。在前伸、侧方咬合时应达到平衡。这样义齿才会受到垂直向力。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正确的人工牙位置:正确的人工牙位置包括三个方向 颊舌向、前后向、上下向 颊舌向:人工牙尽可能排在牙槽嵴顶上,不偏舌侧或颊侧。

上下向:颌平面尽可能平分颌间间隙,与牙槽嵴基本平行。颌平面平分颌间间隙 前后向:牙合力尽可能集中在颌弓后份的中段,要求第二磨牙后缘在磨牙后垫之前。 适当的牙尖高度:牙尖高度大 ,牙合力大,侧向力大,稳定性小。

正确的磨光面外形: 唇、颊舌肌作用于磨光面时应产生有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的力。如果磨光面形态不恰当,受与唇、颊、肌作用时,易使义齿脱位。

第三章 全口义齿的制作(一)——印模(IMPRESSION) 与模型(CAST)

印模材料

藻酸盐类弹性印模材料:印模膏、硅橡胶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1·藻酸盐(alginate)类弹性印模材料:取模清晰、准确、价廉。

2·印模膏(thermoplasyic):流动性差、可塑性差。无弹性、易变形、不清晰、不准确、可反复使用。 3·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流动性大、清晰、准确、无弹性。 4·硅橡胶:光滑清晰、准确、不变形、价格较贵。 无牙颌印模的分类

1·初印模(primary impression):印模膏、藻酸盐等

终印模(final impression):藻酸盐、硅橡胶、氧化锌等

2·一次印模:合适的托盘,将终印模料 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combined impression):通过初印模,制做个别托盘,两次取模获得终印模。 3·压力印模:用印模膏或稠藻酸盐、无孔、密合托盘。 无压印模:流动性好的印模料,有孔、有空间的托盘。 4·选择性印模:选择性托盘

功能性印模:用组织调节剂或印模蜡在口内做功能2小时,取得的印模。 5·黏膜静止式印模(mucostatic impression): 黏膜运动式印模(mucodynamic impression) : 6·开口式印模 : 闭口式印模 :

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取模前的准备:调整体位、选择托盘、印模材料

取初印模 : 制作个别托盘: 取终印模:

无牙颌印模应具备的条件

覆盖面积合适:边缘要充分伸展,但不能妨碍唇、颊、舌的生理活动。 表面清晰,充分反映无牙颌组织面的细微纹路,准确,无变形。

1·取模时,要有一个边缘合适的托盘加肌功能修整,形成一个合适的唇、颊舌边缘。上颌后缘应盖过 腭小凹。下颌后缘要盖过磨牙后垫3/4或全部。舌侧后缘要越过下颌舌骨嵴。2·印模的范围决定了基托的大小,基托越大,固位力越大,但基托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固位。基托范围过大,会损伤软组织或基托被推动脱位。基托过小,固位力小,而且还失去了边缘封闭。

3·印模准确、清晰:取模时压力均匀,保持稳定位置,选用适合的印模材料。 工作模型的要求:

表面纹路细微,边缘有肌功能修整痕迹。边缘宽度为3-5mm。模型最薄处为 10mm。 灌模方法:

围模灌注法:内包围;外包围 一般灌注法:

模型后堤区的处理: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颤动线处切一深度1-1.5mm的切迹,沿此切迹向前约5mm的范围内,将石膏模型刮去一层,愈向前愈小, 与上腭粘膜面移行。

第八章 全口义齿的制作(二)—— 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记录

天然牙列存在时上下颌骨靠天然牙的颌接触而得以保持。牙列缺失后,上下颌骨失去了牙齿的锁结和支持,会向各种位置移动,因此难于直接确定患者的上下颌骨的正确位置关系。

全口义齿修复时 ,没有正确的颌位关系,则排列的人工牙列不可能与患者的颞颌关节及肌肉功能相协调。就无法行使正常的功能。

正中颌位:当上下牙列接触在一起,前牙呈正常覆颌 、覆盖,后牙颌面间呈尖窝交错的接触关系,又称最广泛接触位。

正中关系位:当下颌髁壮突位于关系凹居中偏后,周围组织不受限的生理后退位。天然牙列颌正常者,两位一致或协调(即正中颌位位于正中关系位前1mm的范围,又称长正中)。

临床上借助一种能代替患者上下失牙位置的颌托来确定并记录患者面下1/3的适宜高度及两侧髁突在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该步骤称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包括: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

垂直颌位关系

垂直颌位关系:即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VD),天然牙正中颌位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是面下1/3距离。 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此间隙由全口义齿来占据。以维持正确的垂直距离,使面部比例和谐,恢复正常肌张力,发挥最大的咀嚼效率,有利于颞颌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健康。颌间距离的大小因天然牙长短及牙槽骨吸收程度而异。在无牙颌患者口内,难于直接测定,只能通过测定垂直距离,间接得到颌间距离。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临床上有机械和生理方法两大类。 机械方法:拔牙前记录: 面部距离均等法: 生理方法:息止颌位测定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语音法: 吞咽法:

病人主观感觉:

参考旧义齿、旧照片:

1·拔牙前记录:用双足规量出病人咬合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记录在病历上,留作参考。 量出正中颌位时上下系带间的距离。此方法可靠准确。但大多数病人是拔牙后才来修复的,但有时是医生忽略而放走了这类病人。 2·面部距离均等法:面部二等分论认为:两眼平视前方,瞳孔连线到口裂的距离等于鼻底到颏底的距离。此方法只适用于部分患者,特别对直面形患者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不适用与凹面形或凸面。 适用于初学者。

息止颌位(rest jaw position):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也就是当开口肌、闭口肌处最小张力状态下的下颌姿势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做息止颌间隙(rest occlusal space) :2-3mm (平均)。

3·息止颌位测定法:利用下颌在有牙或无牙时, 息止颌位基本相同的特点,测得息止颌位的垂直距离,减息止颌间隙的平均值,即为患者的正常垂直距离。此方法临床上最常用。

4·面部外形观察法:天然牙列正中颌位时,面下1/3垂直距离与面部外形协调自然,表现为:面部肌张力适度,表情自然,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角无明显上升或下降,鼻唇沟、頦唇沟深度适宜。可用作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此法需一定临床经验。 5·语音法:当发:“F”、“v”等音时,下唇如能与上前牙轻接触,或发“S” 音时,上、下前牙有1-2mm空隙,此空隙称 “最小说话间隙”。此间隙1-2mm时, 认为所确定垂直距离是正确的,如此间隙大于1-2mm,则说明垂直距离过小。若无此间隙,说明垂直距离过大。但此方法只能在牙排好后,作为校正垂直距离用,所以未被广泛采用。

6·吞咽法:作为校正垂直距离用。

7·病人主观感觉:询问病人感觉是否高度合适。 8·参考旧义齿、旧照片。

临床医师一般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方法,结合个人经验、审美观、病人主观感觉,求得比较准确适当的垂直距离。垂直距离过大、过小都有不良影响。 垂直距离过大的影响

1·关节区疼痛,不适。面下1/3高度增加,肌张力改变,表情不自然,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易疲倦、肌肉酸痛。 2·无息止颌 间隙或过小,吃饭说话出现不协调的撞击声,进食需大张口,义齿易脱落。

3·颌间距离大,人工牙列颌面离牙嵴顶远,由于杠杆作用,义齿易翘动,影响义齿固位,且加速牙槽骨吸收。 垂直距离过低的影响

1·面下1/3变短,唇颊软组织凹陷,颏部前突,显得衰老。 2·肌张力减低,咀嚼无力,发音不清。

3·髁突向后上方移位,压迫神经,导致颞颌关节紊乱,耳鸣,听力下降,关节弹响等症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