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 鲁 迅 自 传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积累“筹办、维新、污蔑”等词语,学习鲁迅严谨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运用辐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重大转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重点

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难点 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1.学生回忆学过的《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踢鬼的 故识。(帮助学生把小学学过或课外阅读的有关鲁迅的故事事》等,讲给同学们听,尽可 能说组织起来,通过讲述故事说出自己 对鲁迅的认识,为出对鲁迅的看法。 (对讲述自己课新课的教学设置情境) 外阅读故事的同学予以表扬) 2.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初步感知鲁迅自传的内容 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经历是复杂的,他于 1930年5月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 经历—— 《鲁迅自传》。

二、整体阅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 1.自由快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词,感知内容。 ?

2.检查阅读效果:教师出示词语卡 2.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内容,还原语境, 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和理 理解词义。

解情况。(学力、变故、筹办、维

新、污蔑)

3.感知课文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提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 积极发言,把握鲁迅的主要经历。 主要经历? 第一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经 4.解读课文,从设计鲁迅先生简历 历;第二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求学经 人手;详细了解鲁迅的经历。(提 历;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工作经 示:小学毕业时,我们都填写过自。 历;第四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著述的 己的简历表,仿照那种形式,我们 情况。 给鲁迅先生设计一份“简历表”, 4.分析课文。 把课文中鲁迅先生的经历按照时 (换个角度,让学生把自传与个人简历

1

间顺序填写清楚)

5.再识鲁迅。引导学生作初浅分 析。

(提示:鲁迅先生的生活、求学、工 作经历与众不同,这与他所处的 时代有关,仔细阅读课文,发现自 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共 同探讨)

结合起来,达到复杂内容简单化的教 学目的,练习提取有利信息的能力和 语言概括能力)

5.积极发现问题,互相交流,共同探究。 如:“我”为何不肯做我乡衰落了的读 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一幕友 或商人?“.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 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几个别 的人指谁等等?

三、本课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活、求学、工作、著述等主要生平事迹,真切地看到了一个革命先驱者奋斗的艰难历程,并且梳理了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个人主要经历的写法,这是自传体的一般写作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 四、板书设计参考

鲁迅自传姓名:周树人; 笔名:鲁迅 主要经历:

1881年,生于周家1902年,日本留学,仙台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师范任教1927年4月辞职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主要作品:《呐喊》、《朝花夕拾》、《彷徨》、《阿Q自传》

第二课时 一、补充阅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读《三味书屋》:这是一篇介绍鲁迅早1.阅读讨论。

年家庭变故的文章,作为文章的补充材料,使学生 从补充阅读的文章中了解当时

了解家庭变故对少年鲁迅的影响,及鲁迅时时早、 的家庭及社会背景,同学合作探讨:事事早的良好习惯。 两次重大变故对鲁迅的重大影响以及 讨论:鲁迅的家庭变故对他产生影响了 对鲁迅人生的作用。 怎样的影响? 2.小组间交流: 2.指导阅读《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的 鲁迅弃医从文是由观看影片引起的,一篇回忆录,记叙了鲁迅留学日本 他看到中国人的麻木不仁,看到中国人 期间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详细了 的愚昧落后,在他认为中国需要的是能 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医治人民思想和精神的文人,他改变了 讨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这对他以后 日本求学的初衷,决定弃医从文。这也 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是他成为革命先驱者 的思想基础。 二、 探究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探究,比较本文的语言特点。 1.学生深入领会自传性记叙文的语言 ①你发现了《鲁迅自传》在语言上 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有什么特点? ①鲁迅:属流畅的白话文,语言庄重, ②与附文《老舍自传》作个对比,你更喜 多用错落不齐的散文句。 欢哪种语言风格? ②老舍:文学味较浓,语言诙谐,多用 (指导学生深化认识此特点在文章 整齐的骈偶句。 中的体现)

2

三、指导写作 教师活动

1.总结自传的一般写法。提示:《鲁迅 自传》是一篇自传体作品的代表,通 过这篇自传,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 式总结自传的写作特点。

2.写作小练笔:以时间为顺序,记录自 己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自己动手 写写《自传》。

3.请学生朗读交流所写自传。 四、拓展阅读 教师活动

美文共品。指导阅读《老舍小传》、《少 年“尝尽”愁滋味》。

学生活动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总结。 ①以时间为顺序。

②记录各阶段的主要事件。 ③文字表达简明扼要。

2.练习写以时间为序的自我介绍片 断。

3.朗读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

和老师一起欣赏《老舍小传》和《少年 “尝尽”愁滋味》,并在课下自己寻找好的传记文学作品课外阅读。

五、本课小结

《鲁迅自传》主要记录了从1881年到1930年鲁迅先生大半生的主要经历。旧教材6册书中所选的作家作品,鲁迅是最多的一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论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孔乙己》等优秀篇目曾给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用了两课时学习了《鲁迅自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鲁迅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看到了鲁迅的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学习研究鲁迅先生的宝贵资料。 本课总结

本文教学容量很大,教材提纲挈领地简单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教学应适当运用辐射资料补充一些细节,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因先生的学习、工作范围极大,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一起整理出一条线索,便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自传写作特点的研究上。熟悉鲁迅生平的任务,可以在研究写作特点时顺代完成,不必另外花费时间。

3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

2.通过有趣、高效的知识性游戏,给全体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活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共同探究文章精髓。

3、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泽东刻苦修身,有独立见解的精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难点

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教学突破

在认知环节:运用有趣的知识性游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训练听、说、

读、写的能力。运用互动、合作等多重手段,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并学会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传记的特点;理解、探究环节:用课文内容与辐射阅读材料结合,深刻准确掌握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主要实施方案为:用游戏方式导人新课(并贯穿课堂始终)——质疑、讨论、解疑一体化——探究、理解、辐射新知同步进行——培养读书习惯,确立远大志向。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游戏导入 1.激发情趣 2.初读课文 2.认识领袖 3.分析课文 3.细读品味 4.拓展阅读 4.拓宽眼界 一、游戏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游戏一:“一一对应”。(出示投影片) 1.认真读题,根据平时对这几个著名 周恩来 弃医从文 人物的了解,小组讨论,确定出答 鲁迅 排除干扰,闹市读书 案。由第一个找到答案的小组先发 毛泽东 一国两制 言,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 邓小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明根据。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