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建《市政实务》考前必背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年二建《市政实务》考前必背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前必背知识点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部分 城市道路工程

一、城市道路工程的级别、类别、构成 选择题

1、 路基的结构组成:断面型式 3 类路基的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三种。 2、 路面的结构组成:面层、基层、垫层。 区别

1).面层: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强度和刚度。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水稳定性。

3).垫层。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作用: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扩散荷载应力。要求: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应设垫层。(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3)垫层厚度一般≥150mm 3、 用于基层材料:三类区别 用作基层的主要材料有:(1)整体型材料。又称无机结合料基层。特点:强度高、整体性好、适宜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包括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和水结碎石三种

4、 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

(一)路基的性能要求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

(二)路面的使用指标1.平整度。2.承载能力。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

5、 城市道路分类:依据?分为?区别?

依据:在其城市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及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频率。 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类。 区别:(一)快速路。车行道设中间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二)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 (三)次干路。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

(四)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部分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6、 城市道路分级:依据?分为?按照路面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及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分为4个等级。

7、 路面等级:表+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

拉应变。

2、刚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主要代表是水泥砼路面。 二、路基工程施工 选择题

1、 内容?方法?作业方式?程序?施工测量内容?

内容: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小桥涵、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 方法:路基施工多以人工配合机械施工 作业方式: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3)路基(土、石方)工程 4)质量检查与验收

施工测量:两个水准点之间在500m左右。(1)恢复中线测量。(2)钉线外边桩。在道路边线外0.5~1.0m两侧。(3)测标高 案例题

1、 路基填方要求 1-6;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宽度不应小于1.0m,顶面应向内倾斜;在沙土地段可不做台阶,但应翻松表层土。(4)分层填土,压实。(5)填土长度达50m左右时,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不应小于12t级压路机。(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还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如不足则对管道加固。 挖方要求 3~5

① 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每侧比路面宽出300~500mm。

②挖方段不得超挖。在路基设计标高以下600mm以内的树根等杂物,必须清除并以好土等材料回填夯实。

③压路机不小于12t级。

④碾压时视土的干湿程度而决定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⑤过街雨水支管应在路床碾压前施工。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质检项目:主控 2 个一般 6 个(主控项目:压实度、弯沉值;一般项目: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边坡等)。 2、 路基压实要求 1~4

1.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分静力式、夯击式和振动式三大类。

2.正确的压实方法与适宜的压实厚度。土质路基的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应做试验段取得摊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机具组合、压实效果等施工参数。

3.掌握土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压实的土水稳定性最好。路基均应在该种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进行碾压。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 4.压实质量检查。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 选择题

1、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3 机理对应 6 方法)

按作用机理,大致分为: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土的补强等三类 地基处理的方法:

碾压及夯实:碎石土、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杂填土 换土垫层:暗沟、暗塘等软弱土的浅层处理

排水固结:饱和软弱土层、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要慎重对待 振密挤密:松砂、粉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

置换与拌入:黏性土、冲填土、粉砂、细砂等。不排水剪切强度小于20kPa时慎用 加筋:软弱土地基、填土及陡坡填土、砂土

三、基层工程施工 选择题

1、 水稳性、抗冻性、早强高的?低的?收缩性好的基层?

石灰稳定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定的抗弯强度和抗冻性,稳定性较好,但干缩和温缩较大。石灰稳定土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底基层,可作次干路和支路的基层,但石灰土不应作高级路面的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及其他地区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如必须用石灰土作基层,应采取隔水措施,防止水分侵入石灰土层。

水泥稳定土基层: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不应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比石灰土高得多,抗裂性能比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都好,适合各类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二灰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二灰土也不应做基层。 2、 影响因素:石灰土土质-塑指;密实度-强度;水泥土工艺过程-延迟时间 (一)影响石灰土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塑性指数小于10-15的土更宜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有机质含量超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2.灰质。磨细的生石灰的效果优于消石灰。

3.石灰剂量。是指石灰干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石灰剂量较小时,石灰起主要稳定作用。 4.含水量。以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好。

5.密实度。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且密实的灰土,抗冻性、水稳定性也好。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约增减4%.

6.石灰土的龄期。强度随龄期增长。 7.养护条件(湿度和温度)

(二)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砾效果最好,其次是砂性土。再次之是粉性土和黏性土。对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硫酸盐超过0.25%的土及重黏土,不宜用水泥稳定。

2.水泥成分和剂量。硅酸盐水泥稳定效果较好,而铝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较差。水泥土强度随水泥剂量增加而增长。水泥剂量以5~10%较为合理。规范为6%。

3.含水量。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土强度影响最大。在最佳含水量时最好。

4.施工工艺过程。水泥稳定土从开始加水拌合到完全压实的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4h。 案例题

1、 三类稳定性基层(一与二中)施工季节?方式?厚度?养生? (一)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生石灰在使用前2-3d需要消解,并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方法有:花管射水和坑槽注水。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且不大于10cm)石灰土厚度的粗集料。2.拌合应均匀,摊铺厚度虚厚不宜超过20cm。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先用8t稳压,后用12t以上碾压。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500mm不碾压。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5.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水泥稳定

(二)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流水作业法。自搅拌到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

2.宜在春季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应在第一次重冰冻之前0.5~1个月前完成。

3.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下雨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

4.配料准确,洒水、拌合、摊铺应均匀。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 (1~2)%时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

5.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6.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7.必须保湿养生,防止忽干忽湿。常温下成活后应7d养护。 8.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

(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宜在春末和夏季施工。施工期间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第一次重冰冻(-3℃~-5℃)前1-1.5个月完成。

2.配料应准确。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

3.城市道路宜选用集中厂拌法。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基层厚度≤150mm时,用12~15t三轮压路机;150mm<厚度 ≤200mm时,可用18~20t三轮和振动压路机。 4.二灰砂砾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应适当挖补。

5.必须保湿养生,在铺封层或者面层前,应封闭交通,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总体要求(5 个字):实、稳、均、净、干 选择题

1、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功能?

功能: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用途路堤加筋、台背路基填土加筋、过滤与排水、路基防护。

四、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选择题

P15配合比设计: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马歇尔指标: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定度

车辙指标: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要通要高温车辙试验来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 案例题

1、 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拌制要求:(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2)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3)拌制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料分离现象。

运输要求:(1)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货厢底板、侧板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l:3)混合液,不得聚积在车厢底部。(2)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称重,并测量温度,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 (3)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 摊铺要求:

(1)运料车的运输能力应较主导机械的工作能力稍大。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车不宜少于5辆。宜采用两台(含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每台摊铺宽度宜小于6m。相邻两幅之间宜重叠50~100mm,前后摊铺机宜相距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

(2)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

(3)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压实要求: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开始温度取值范围为120~150℃,终了温度不低于55~85℃。初压时料温较高,不得产生推移、开裂。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碾压速度应稳定而均匀。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终压可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停振的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2遍,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宜为10~20cm,直至无轮迹。在连续摊铺后的碾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为防止碾轮粘沥青,可将掺洗衣粉的水喷洒碾轮,严禁涂刷柴油。

三阶段;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也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加强成品保护意识。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接缝要求:1、3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以上。上面层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