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初中阶段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课标教材初中阶段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7、胡人大入塞 .二、中心思想 大:大规模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父异焉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邑人奇之 .6、稍稍宾客其父 ..7、父利其然也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不使学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11、泯然众人矣 ..12、贤于材人远矣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14、伤仲永 .15、养父母 .16、或以钱币乞之 .17、从先人还家 .18、卒之为众人 .19、如此之贤也 .20、固众人 .21、即书诗四句 .答案 属于 曾经 对??感到诧异 自是:从此。 就:完成 对??感到奇怪 把??当作宾客 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 使:让 相当 完全 比 被 哀伤、伤感 赡养 有人 跟从 卒:最终 (有)才能 本来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写 5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泯然众人矣。 5、余闻之也久。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答案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七年级下册:3、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孰若孤 .5、蒙乃始就学 .答案 当:掌管。 当涂:当权 治:研究 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孰:谁 乃:于是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6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6、即更刮目相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2、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京口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少顷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6、其夫呓语 ..7、满坐寂然 .8、妇抚儿乳 ..9、众妙毕备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答案 擅长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设置: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呓语:说梦话 “坐”同“座” 抚:抚摸 。乳:喂奶 毕:全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 间:夹杂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7

更:重新 见事:认清事物 答案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答案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劝学。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12、虽人有百手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5、群响毕绝 ..二、翻译下列各句 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的主旨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下册:4、夸父逐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夸父逐日 .2、河、渭不足 .3、弃其杖 .4、化为邓林 .二、中心思想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案 赛跑 黄河 自己的、他的。 成为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虽:即使 名:说出 股:大腿 。 走:跑 毕:全 。 绝:尽、消失 答案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答案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