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8-2019学年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成正确的一组是( )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高考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A.颠簸不齐yǒu 月晕如风,础润知雨chǔ .bǒ 烘焙.péi 良莠..B.横行hèng 鹧鸪zhè 掎角之势jī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zhūn ....C.请帖不流,不止不行sāi .tiě 迁徙.xī 退避三舍.shè 不塞.D.翌日lì 信札掌而谈zhī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xī ..zhá 抵..【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A项烘焙péi ——bèi。B项横行hèng——héng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D项翌日lì——yì。 学*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九洲 风采 厮混 再接再厉 无事不登三宝殿 B.踯躅 泄密 详和 世外桃源 八杆子打不着 C.文身 伫立 家俱 金榜提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D.影碟 权力 界限 墨守成规 打破砂锅问到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A项九洲——九州,B项详和——祥和,C项文身——纹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想要新课程取得成功,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中国游客大闹曼谷”的新闻这两天被国内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的中国游客被指责“丢了中国人的脸”。

C.地球几乎无时无刻都有受到太空陨石撞击的危险,但是人们不用担心,因为只有那些较大的陨石才会对地球造成伤害。

D.爱美的女性一遍遍抹上防晒霜,出门也要打一把遮阳伞,在阻断了紫外线与皮肤的直接接触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维生素D。

【答案】A

4.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观念。下列诗句中,不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一项是( )

A. B. C. D.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立春 谷雨 清明 立夏 A.A B.B C.C D.D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 “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

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误,要认真纠错,就要“亲贤臣,远小人”,起用贤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称职的官员,处罚违法犯罪的官员,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后汉书?郎顗传》载:“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来,经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忧忡,视为异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举荐贤才,理由是因为皇帝没有选贤任能,上天为之生气,如果“爵贤命士”,彰显帝王仁德,天气就会转好,月朗星列。

第三个“治理”的办法,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这大约是古人将霾视为妖孽作恶,横空来世,人力无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来治霾。《元史》中记载了一起大风霾:“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这次风霾来势凶猛,皇帝分明感觉这是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赶紧召集礼部官员,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第四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比如康熙年间发生风霾,京畿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加强通风,让庄稼免于倒伏。

在古代,霾是一种“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没有 ,但 是值得学习的。

(取材于2014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

5.下面对文章内宾 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霾”字虽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记载,但关于“霾”确切的解释是在《晋书·天文志》。

B.古时候,霾就是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

C.史料中关于霾的记载,一般并不使用“霾”一词,而仅是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

D.《明宪宗实录》记载的“自春徂夏……”中的““徂”和《诗经·氓》中“自我徂尔”的“徂”意思是一样的。

6.下列选项中关于古人治理霾的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觉得人力无法对抗灾害,所以面对灾害的时候,皇帝和文武群臣会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

B.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会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

C.在生产上作些应对,例如康熙年间发生的风霾,京畿庄稼免于倒伏的原因就是农民在耕耘除草时,让庄稼稍微分散一些,加强了通风。

D.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但这并不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书中对霾的解释可以看到,古时候霾的持续并不确定,有时持续几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有时只是一会儿。

B.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霾的记载,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

C.古书的记载中很少使用“霾”一词,仅仅描述出现时的现象,这说明霾在古代出现的并不是特别的频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现霾的情景,又介绍了古人治理霾的办法,这对我们当今治理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答案】5.B 6.C 7.D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

参考价值”不当。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