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Q、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中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R、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1、________数据传输速率 2、________基带传输 3、________全双工通信 4、________半双工通信 5、________同步传输 6、________异步传输 7、________线路交换 8、________虚电路分组交换 9、________频带传输 10、________数据报分组交换 11、________单工通信 12、________脉冲编码调制(PCM) 13、________信道带宽 14、________信道容量 15、________异步传输模式(ATM) 16、________物理连接 17、________时分多路复用(TDM) 18、________频分多路复用(FDM) 19、________码分多路复用(WDM) 20、________调制解调器(MODEM) 21、________编码解码器(CODEC)

A、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B、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万法。

C、一种多路复用技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子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实现多路复用。

D、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E、采用异步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以字符为传送单元,一次传送一个字符,每个字符由起始位开始,由停止位结束。

F、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

G、一种多路复用技术,以信道频带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子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频率范围实现多路复用。

H、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I、一种多路复用技术,在一条光纤通道上,按照光波的波长不同划分成为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J、在物理层建立的用于在两个相邻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传输二进制比特流的连接。

K、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在数值上等于每秒所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的比特数。

L、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M、采用同步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输。 N、信道的发送和接收两端传输比特信号的最大速率。 O、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P、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在发送端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在接收端将收到的数字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

Q、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R、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S、一种釆用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为数据传输单元的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 T、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U、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最常用的方法。

第 37 页 共 45 页

1、________检错码 2、________纠错码 3、________误码率 4、________PPP协议 5、________SLIP协议 6、________差错控制 7、________帧 8、________ARQ 9、________FEC 10、________流量控制 11、________帧同步 12、________数据链路层 A、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B、让每个传输的数据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C、差错控制的一种方法,要求接收端在检测出传输差错时,能确定差错发生的位置,并自动纠正差错。

D、通过限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从而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能力的速率的一种技术。

E、最早是在BSD UNIX4.2版操作系统上实现,支持TCP/IP协议,只是对所传输的IP数据报进行简单的封装,然后用RS-232接口串行线路进行传输的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

F、OSI参考模型中为网络层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输服务(通常是相邻结点),检测物理层所出现的传输差错,并且可能进行纠错。

G、支持多种协议,不仅在拨号电话线,并且在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专用线上得到广泛应用的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

H、在通信信道传输比特流过程中产生差错时,能够发现差错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I、让传输的数据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哪一比特是错的,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J、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K、差错控制的一种方法,要求接收方在检测出传输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数据,直到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

L、接收方从接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与终止的一种数据链路层控制功能。

1、________放大器(amplifier) 2、________集线器(hub) 3、________网桥(bridge) 4、________路由器(router) 5、________争用(contention) 6、________冲突(collision) 7、________广播域 8、________冲突域 9、________局域网 10、________传播时延 11、________传输时延 12、________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3、________物理地址 14、________逻辑地址 15、________透明网桥 16、________源路由网桥 17、________局域网交换机 18、________虚拟局域网 19、________ FDDI 20、________ CSMA 21、________ CSMA/CA 22、________ CAMA/CD 23、________ ALOHA 24、________第二层交换 25、________Etherne 26、________快速Ethernet 27、________千兆Ethernet 28、________令牌总线局域网

第 38 页 共 45 页

29、________令牌环局域网 30、________共享式局域网 31、________交换式局域网

A、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互联设备,可以在所连接的多个网段中接收、存储、过滤与转发帧。

B、两个或多个站点试图同时使用同一信道的一种情形。

C、网络层及其上各层使用的地址形式,一般是由软件进行处理的。

D、一种用于多路访问传输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其中每个结点发送数据之前都使用载波侦听技术来判定通信信道是否空闲。

E、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局域网连接设备,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的传输连接。

F、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数据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结点接收整个数据的全部时间。

G、一种网桥,其中帧的路由选择由网桥负责,局域网中的各结点不负责路由选择。

H、总线上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送信号,它们叠加后的信号波形将不等于任何发送结点输出的信号波形。

I、通过交换机多端口之间的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间数据并发传输的局域网。 J、符合802.3标准,MAC层采用CSMA/CD方法的局域网。

K、一种用来补偿在传输介质中某一段的模拟信号衰减的连接设备,提高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

L、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与接收数据的方法。

M、一种工作在网络层的互联设备,负责为所接收的分组选择传输路径并进行转发。

N、一种用于多路访问传输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当站点有数据要发送时就进行传输,如果没有收到确认则进行重传。

O、符合802.5标准,MAC层采用令牌控制方法的环状局域网。

P、一种工作在物理层的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网络连接设备,相当于一个多端口转发器,将来自某个端口的信道转发到所有其他端口。

Q、MAC层釆用CSMA/CD方法,物理层采用1000 Base标准、支持1Gb/s数据传输速率的局域网。

R、通过局域网交换机实现多个互联局域网之间帧转发的过程。

S、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就在CSMA的基础上采用冲突避免的方法对通信信道进行多路访问。

T、在较小覆盖范围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U、建立在交换技术基础上,能够将处于不同局域网网段上的结点按需要来划分成个“逻辑工作组”的局域网。

V、符合802.4标准,MAC层采用令牌控制方法的总线状局域网。

W、就是带有冲突检测功能的CSMA,其中当一个结点在进行数据帧传送时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传输,然后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重新尝试传送。

X、一组设备的集合,它们都能够接收到同一个广播的数据包。

Y、早期的城域网主干网主要的选择方案,采用了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和双环拓扑结构,可以用于100公里范围内的局域网互联。

Z、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形式,可以惟一地标识一个联网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AA、一种网桥,其中帧的路由选择由发送帧的源结点自己负责。 AB、一个物理网段,其中在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数据。 AC、载波信号从发送结点传播到接收结点所需的时间。

第 39 页 共 45 页

AD、传统方式的局域网,其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传输介质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AE、MAC层采用CSMA/CD方法,物理层采用100 Base标准、支持100Mb/s数据传输速率的局域网。

1、________拥塞 2、________路由选择 3、________IP地址 4、________IP协议 5、________子网 6、________超网 7、________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8、________分组交付 9、________直接交付 10、________间接交付 11、________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12、________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3、________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 14、________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15、________自治系统 16、________内部网关协议 17、________外部网关协议 18、________ RIP 19、________ OSPF 20、________路由器 21、________边界路由器 22、________地址解析协议 23、________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24、________跳数 25、________最大传输单元(MTU) 26、________ ICMP 27、________ IGMP 28、________多播 29、________第三层交换 30、________ IPSec

A、一类路由选择算法,根据网络的当前状态信息来进行路由选择,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B、当使用超网技术时,可减少路由表中的表项的一种技术。 C、TCP/IP协议用于提供差错报告、查询与控制功能协议,使用IP数据报封装其报文进行传送。 D、在互联的路由器中转发IP分组的物理传输过程与数据报转发机制。

E、最初的Internet采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F、TCP/IP协议中用于多播环境的协议,使用IP数据报传送其报文。 G、网络层的一个功能,为分组从源结点传至目的结点选择适当的路径。 H、TCP/IP协议中的提供不可靠、无连接、“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数据报传送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I、在一条独立的行政单位管辖下的一组网络和路由器。

J、工作在网络层,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转发IP分组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K、不同自治系统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L、一种网络的状况,其中整个网络的吞吐量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反而下降。

M、IETF开发的用于保证IP数据报安全而设计的一个协议,实际上是一组协议的集合。 N、一个分组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

O、当分组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处于同一个子网时所采用的分组交付形式。

P、一种分布式的、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克服了RIP协议的缺点,能很好应用于大规模、拓扑变化快的互联网络环境。

Q、一类路由选择算法,不测量、利用网络当前的拓扑结构与通信量,而是按照某种固定的规则选择路由,也称为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R、一个大的网络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几个较小网络中的一部分。 S、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T、当分组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属于同一个子网时所采用的分组交付形式。

第 40 页 共 45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