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8.苯在体内的主要蓄积部位是

A.骨皮质 B.骨髓 C.血液 D.脑 E.肾脏 19.下列可接触到苯的作业是

A.吹玻璃 B.下水道疏通 C.粪坑清理 D.电镀 E.喷漆 20.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消化系统 B.血液系统 C.造血系统 D.循环系统 E.神经系统 21.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中枢神经系统 B.循环系统 C.血液系统 D.泌尿系统 E.呼吸系统 22.可反映机体近期苯接触程度的指标是

A.尿马尿酸 B.尿酚 C.尿甲基马尿酸 D.尿苯基硫迷氯酸 E.尿葡萄糖醛酸 23.慢性苯中毒可出现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 E.缺铁性贫血 24.慢性轻度苯中毒的处理原则是

A.调离苯作业,从事轻工作 B.积极治疗,原则上不调离原工作 C.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D.积极治疗,全休 E.血象恢复后,从事原工作 25.可引起鼻病的生产性毒物是

A.铅 B.苯 C.汞 D.铬 E.镉 26.石棉尘可引起

A.胸膜间皮瘤 B.膀胱癌 C.肾癌 D.皮肤癌 E.肝血管肉瘤 27.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A.苯 B.二甲苯 C.硝基苯 D.联苯胺 E.三硝基甲苯 28.生产环境下,苯胺和硝基苯进入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皮肤 C.皮肤 D.消化道 E.呼吸道、消化道 29.苯胺和硝基苯在体内代谢转化生成的共同代谢产物是

A.苯醌 B.对亚硝基酚 C.苯醌亚胺 D.对氨基酚 E.苯胲 30.苯胺急性中毒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效解毒剂是

A.亚硝酸异戊酯 B.大剂量亚甲蓝 C.小剂量亚甲蓝 D.亚硝酸钠 E.硫代硫酸钠

31.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对人体最严重的损害是

A.肺不张 B.肺水肿 C.支气管痉挛 D.化学性肺炎 E.气管和支气管炎 32.预防刺激性气体所致肺水肿的关键是

A.卧床休息 B.注射强心剂 C.控制感染 D.早期、足量、短期应用皮质激素 E.止咳、化痰 33.使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的毒物是

A.CO、CO2 B.HCN、HCl C.HCN、SO2 D.SO2、NO2 E.H2S、HCN 34.吸入高浓度可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氧化物、H2S B.H2S、HCN C.HCN、HCl D.SO2、HCN E.NO2、NO

21

35.主要可接触到硫化氢气体的作业主要是

A.喷漆 B.制造灯管 C.下水道疏通 D.电镀 E.贵重金属的提炼 36.氰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

A.Na2S2O3 B.NaNO2 C.细胞色素C D.小剂量的亚甲蓝 E.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37.急性氰化物中毒的主要机制是

A.运氧功能障碍 B.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C.氧气的释放障碍 D.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 E.与巯基酶结合 38.最可能接触到氰化物的作业是

A.贵金属提炼 B.造纸 C.石油开采 D.清理粪坑 E.皮革加工 39.氰化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

A.氰钴氨 B.腈类 C.CO2+H2O D.甲酸 E.硫氰酸盐 40.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

A.加强健康教育 B.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C.加强毒物的安全保护工作 D.合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E.将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 41. 关于汞的理化特性,不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大 B.吸附力强 C.易溶于硝酸 D.在常温下可蒸发 E.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42. 抢救急性苯中毒时,错误的处理方法是 ...

A.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场所 B.给予维生素C C.给予葡萄糖醛酸 D.给予肾上腺素 E.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43.不属于慢性苯中毒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是

A.白细胞数 B.红细胞数 C.尿酚 D.中性粒细胞数 E.血小板 44.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苯胺中毒的临床表现 ..

A.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溶血性贫血 C.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D.黄疸 E.膀胱刺激症状 45.下列哪种作业不会接触到H2S的是 ..

A.造纸 B.皮革加工 C.石油开采 D.喷漆 E.疏通下水道 46.生产环境下,苯胺和硝基苯进入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

A.呼吸道 B.呼吸道、皮肤 C.皮肤 D.消化道 E.呼吸道、消化道 47.尘肺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是

A.职业史 B.症状与体征 C.肺功能 D.X线胸片 E.病理切片 48.矽肺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

A.矽结节 B.肺间质纤维化 C.圆形小阴影 D.肺泡结构破坏 E.肺组织炎性改变 49.反映高温作业者劳动强度和受热程度的最常用的综合指标是

A.体温 B.出汗量 C.心率 D.血压 E.排尿量 50.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的主要表现是

A.500-2000Hz处“V”型凹陷 B..2000Hz处“V”型凹陷 C.3000Hz处“v”型凹陷 D. 4000处“V”型凹陷 E.4000-6000Hz处“V”型凹陷

三、多选题

22

51.职业性损害包括

A.工作有关疾病 B. 职业性外伤 C.职业病 D. 食物中毒 E.公害病 52.职业病的特点主要包括

A.病因明确 B.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C.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预后较好 D.有明显的地区性 E. 同类职业人群中有相同的职业病流行 53.职业性传染病包括 A.肺结核

B.炭疽杆菌病

C.布氏杆菌病

D.肺霉菌病 E.森林脑炎 54. 慢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脑衰弱综合征 B.震颤 C.口腔-牙龈炎 D.间质性肺炎 E.肾炎 55.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生产性毒物有 A.苯胺 A.苯胺

B.二硝基酚 C.联苯胺 D.硝基苯 E.对氨基酚 B.甲苯 C.二甲苯 D.硝基苯 E.联苯胺

56.接触后可引起红细胞内可出现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毒物有 57.可引起中毒性肝病的毒物有

A.硝基苯胺 B.二硝基苯 C.甲苯 D.三硝基甲苯 E.二甲苯 58.可引起职业性肿瘤的生产性毒物有 A.联苯胺

B.三硝基甲苯

C.α-萘胺 D.二硝基酚 E.砷

C.肝脾肿大

59.慢性苯胺中毒可出现

A.类神经征 B.中毒性白内障 60. 高温作业工人的保健措施有

A.供应含盐饮料 B.补充营养 C.个人防护 D.自然通风 E.预防保健 答案:

1.D 2.B 3.D 4.A 5.D 6.A 7.E 8.B 9.E 10.C 11.D 12.A 13.B 14.A 15.C 16.D 17.A 18.B 19.E 20.C 21.A 22.B 23.D 24.A 25.D 26.A 27.E 28.C 29.D 30.C 31.B 32.D 33.E 34.B 35.C 36.E 37.D 38.A 39.E 40.E 41.E 42.D 43.C 44.C 45.D 46.B 47.D 48.A 49.B 50.D 51.ABCDE 52.ABCE 53.BCE 54.ABC 55.ABD 56.AD 57.ABD 58.ACE 59.ACD 60.ABCE

四、问答题

1.根据职业病的诊断依据,试述慢性铅中毒的诊断 1)有长期铅作业的接触史

2)有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如类神经综合征;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铅线、腹绞痛等;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症状,如周围血出现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等。

3)实验检测:尿、血铅、尿ALA、尿粪卟啉、红细胞FEP、ZPP增高、诊断性驱铅试验超过容许限值。

D.红细胞出现Heinz小体 E.膀胱癌

23

4)现场生产环境空气中多次测定铅含量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限值以上。 2、试述职业病的特点。 答1)病因明确

2)病因和发病率,病损程度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3)常出现相同职业人群中有相同职业病的流行,且临床表现类似

4)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愈后好,反之则亦然。且大多数职业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所以一级和二级预防是预防职业病的最有效的措施。 3、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毒作用特点有哪些? 答:1)高铁蛋白形成剂

2)溶血作用

苯胺→苯胲→RBC内的还原型GSH↓→RBC膜失去保护→RBC破裂→溶血 苯胲,苯醌亚胺→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珠蛋白变性→变性珠蛋白小体(赫恩式小体)

赫恩式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3~2цm,具有折光性,位于红细胞边缘或附着于RBC膜上。有此小体的RBC极易破裂一溶血。 3)肝脏损害

三硝基甲苯(TNT),硝基苯,二硝基苯等可损害肝脏细胞,而引起中毒性肝病。 由于此类化合物中毒,大量的RBC被破坏,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沉积于肝脏,而引起继发性肝损害,但较易恢复。 4).泌尿系统的损害

此类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肾脏,肾实质性损害,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出现血尿。如5-氯-邻甲苯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5)皮肤粘膜的损害和致敏作用

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皮肤和眼睛的强烈刺激,如二氨基甲苯。 6)晶体损害

TNT,二硝基酚→晶状体混浊,引起中毒性白内障 7)致癌作用

联苯胺,α-萘胺,β-萘胺可引起膀胱癌。 4.试述慢性汞中毒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将空气中的汞浓度降低到国家容许限值以下。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汞。就业前进行体格检查。

二级预防-即临床前预防: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体措施有,定期检查生产环境空气中汞浓度及定期体格检查和普查,以早期发现汞中毒患者。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积极治疗汞中毒患者,用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黄酸钠进行驱汞,促进中毒患者的康复。

5.试述噪声对人体的听觉系统的危害有哪些?

答:1) 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声音刺耳、不适、耳鸣、听力↓,用听力计检查时,发现听阈可提高10-12 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这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