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核答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综合考核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六部分 应用统计学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2. 某工业企业为了解本企业工人的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工人业余文化技术学习,于2005年12月28日向所属各车间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2005年底所有工人的性别、姓名、年龄、工龄、工种、技术等级、现有文化程度等7个项目。

⑴指出上述调查属于什么调查?

⑵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是什么? ⑶具体指明调查时间

⑴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⑵调查对象: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调查单位:该工业企业的每一职工 填报单位:每一车间

⑶调查时间:2005年底(即2005年12月31日)

3. 什么叫总量指标?计算总量指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总量指标的种类如何分法?

⒈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计算总量指标的意义是:

⑴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⑵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

⑶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一般按其反映的内容和时间状况分类。

⑴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⑵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⑶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与劳动指标。

4. 什么是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作用有哪些?

相对指标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某些相关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是:⑴能够表明现象的相对水平、普遍程度及比例关系;⑵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总量找到对比的基础;⑶可以表明事物的发展程度、内部结构及比例;⑷可以使不能用总量指标直接对比的非同类现象之间,能够进行比较;⑸是进行计划管理和考核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在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水平法和累计法有什么区别?

在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水平法和累计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平法适用于检查按水平法规定任务的长期计划,用报告期的实际完成数与长期计划的任务数对比进行检查。累计法适用于检查短期计划和按累计法规定任务的长期计划,用从期初累计至报告期止的实际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进行检查。

6.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的相同点是两种平均数都是所有变量值的代表数值,表现的都是现象的一般水平。不同点是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指标数值的差别,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的一般水平,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在同一个时间上的数量差别,是从静态上说明现象的一般水平,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7. 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什么不同?

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区别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它们的数理根据、计算方法和应用场合各不相同。水平法侧重点是从最后水平出发来进行研究,而累计法的侧重点是从各年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出发来研究的。 8. 什么叫长期趋势?研究长期趋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所谓长期趋势,是指客观现象在某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变化的趋势。

⑴测定和分析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客观现象持续向上增长或向下降低的发展趋势,从而认识和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⑵通过分析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为统计预测提供必要条件。 ⑶测定长期趋势,可以消除原有时间数列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来研究季节变动等问题。

9.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什么不同?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不同点是:⑴时期数列的指标数值是连续计算的,时点数列的指标数值是间断计算的。⑵时期数列的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时点数列的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连续时点数列除外)⑶时期数列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属时间长短成正比,时点数列的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属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10.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是什么?

⑴时期长短应该相等;⑵总体范围应该一致;⑶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⑷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11. 什么叫综合指数?有什么特点?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标数就叫做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的特点是:①原则上分子分母所包含的研究对象范围必须一致;②它所反映的现象变动程度是它所综合的资料的范围内该现象的变动程度;③它可以按范围逐步扩大,将分子、分母分别进行综合以编制出更大范围的指数;④它所需要的资料都是全面资料,不存在抽样问题。

12.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有何联系和区别?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区别与联系是:⑴联系:在一定权数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的关系。⑵区别:平均数指数不只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而使用的,它本身也是种独立的指数,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13. 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一定权数的条件。具体地讲,加权算术平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p0q0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p1q1这个特定权数条件下。 14. 什么叫同度量因素?作用是什么

同度量因素是在指数的计算中把不能相加的因素乘上一个因素,变成价值形态再进行动态对比。这里把乘上的这个因素叫同度量因素。它的作用是:①起到同度量的作用,②起到权数的作用。

15.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在于: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完全确定性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值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的数值所确定与控制;相关关系一般不是完全确定,对自变量的一个值,与之对应的因变量不是唯一的。

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密切时,用函数关系来对相关关系作近似的代替,即进行回归分析。

16. 相关关系按形式与程度不同分为哪几类?

⑴按相关关系涉及的变量多少,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⑵按相关的方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⑶按相关的表现形式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线性相关(直线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曲线相关);⑷按相关的密切程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17. 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⑴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以及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⑵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程式;⑷测定变量估计值的准确程度;⑸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

二、计算题

⒈某地区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如下:

100人以下 100-499人 500-999人 1000-2999人 3000人以上

说明分组的标志变量是离散型的还是连续型的,属于什么类型的组距数列。

分组标志是离散型数量标志,组限不重叠;属于开口异距数列,是不连续或离散型变量数列。

⒉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 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闭口等距组距数列,属于连续变量数列,组限重叠。各组组中值及频率分布如下:

组别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组中值 450 550 650 750 850 频率(%) 16.7 25.0 41.7 8.3 8.3 ⒊ 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⑶根据所编制的频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 ⑴⑵

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分布表 全年可支配收入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户数 3 6 6 3 2 比例(%) 15.0 30.0 30.0 15.0 10.0 向上累计户数 3 9 15 18 20 向上累计比例 15.0 45.0 75.0 90.0 100.0 向下累计户数 20 11 17 5 2 向下累计比例 100.0 85.0 55.0 25.0 10.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