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编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考题:

1、 简要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16世纪产生了空想主义,共分为四个阶段:

A、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 空想平均主义

C、19世纪初期 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D、19世纪中期 与工人运动相联系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

A、初步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B、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批判,为启动工人阶级的觉悟提供了宝贵材料。

C、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3)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观,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B、还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理想都是空想。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及两块理论基石是什么。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A、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暴露,使人们有可能对其规律进行研究。

B、政治条件:19世纪初,西欧三个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自己的理论指导。

C、思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批评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

A、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基石。唯物史观使得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基础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根本途径是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

B、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大基石。剩余价值学

1

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3、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A、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 C、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

E、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F、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污蔑揭露了其实质和危害性。

(2)《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A、《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传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B、《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 4、 试述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要点

(1)、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2)、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3)、共产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表明了党的性质。 (4)、共产党为无产阶级的最近目标和长远利益而斗争。 (5)、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6)、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成熟的领袖担任领导。 (7)、共产党必须善于进行党内的思想斗争,以保持党的健康发展。 5、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一书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创举和经验教训的。 (1)巴黎公社的创举:

A、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B、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普选制、罢免制、限制高薪、废除特权以及政务公开。

C、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社会公仆。 D、公社注重教育,强调教育第一。

(2)巴黎公社的经验:

A、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遍规律,它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

B、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C、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3)巴黎公社的教训:

必须发扬彻底革命的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6、 马恩设想未来社会有什么特征,结合特征谈谈你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1)特征:

2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需要。

B、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

C、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清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D、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重大差别(包括城乡、工农、脑体劳动之间的差别)

E、全体社会性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德,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

F、国家消亡,管理共同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它的社会职能已失去其阶级性质。 (2)认识:

A、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无比美好的机会,它可以作为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

B、但也不能很快实现,因为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C、要立足现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进一步努力奋斗。

D、要了解共产主义社会,不要丧失信心,要努力造福于后代。

7、 用十月革命的实践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

(1)一国胜利理论的定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论欧洲联邦的口号》

(2)该理论的形成依据:

A、资本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不同的军事集团。 B、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并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其中必定有更为薄弱的环节。

C、战争会唤起人民的觉醒,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

(3)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A、这个国家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

B、这个国家的被统治阶级也不能再生活下去了。

C、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并且表现为革命行动了。

(4)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发生的三个原因:

A、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纷纷反抗沙皇的通知,沙皇面临崩溃的危险。

C、俄国已经有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并且有了以列宁为代表的领袖集团。

(5)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的爆发了。十月革命的意义有:

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B、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C、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十月革命的经验:

A、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的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B、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般规律。 C、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 D、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由此证明了十月革命的实践能够证明了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 8、 试阐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1921年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包括:

A、协调工农业发展加强工农联盟。 B、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

C、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

D、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税后的粮食和其他的农产品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2)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好转。 B、改善和巩固了国家经济地位。 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9、 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

(1)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斯大林模式的指导思想:

A、用战备的观点来规划国民经济建设,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B、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

C、斯大林“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观——实行全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直接的产品交换,废除商品和货币——起了主导作用。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A、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B、确立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所有制模式,即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

C、消灭私营商业经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一切由国家和集体经营,没有资本主义成分。

D、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消灭市场经济。其特点是:计划具有法律性、广泛性、高度集中的统一性和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E、实行以党代政,个人专断的政治领导模式。

(3)斯大林模式的功绩:

A、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B、它使苏联迅速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工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