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经济的特点及作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论农业经济的特点及作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论农业经济的特点及作用

作者:马晶晶 姜双双

摘要:指出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问题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因为农业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们在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农业的特点,利用简单的Excel工具,通过数据剖析我国农业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它是发展工业化,走现代化道路的基石,它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 关键词:农业;自然在生产;经济再生产;恩格尔系数;农业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8704 1引言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的社会现状,通过对农产品征税、工农产品剪刀差等手段,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使得农业领域大量的资本、劳动力流向工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飞速发展。工业化过程中, 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最显著的结构变化是农业产出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上升,农业比重的下降是否意味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 农业对促进工业化的作用愈来愈弱呢?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国家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2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的特点

3.1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 的过程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这是农业区别于其他产业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因为农业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是指,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生物不断生长繁殖的整个过程,如小麦的生长要经历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又包括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成熟期(又包括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这整个过程都是在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自发进行的。“经济再生产”指的是,在人类主观意识的作用下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如小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为犁地、播种、中耕、除草、施肥、打农药、浇水、收割等,这受技术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自始至终都在人类的干预下进行。 3.2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与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主要是一种露天生产,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而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现有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是长期自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然选择的结果,一个地区的光照、温度、降雨量等都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域气候各异,所以会出现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这使得农业产品具有特色化,在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3.3农业生产周期长,具有连续性和季节性

农业的生产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使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农业劳动力供求出现周期性失衡,农业劳动者具有兼业的性质。 3.4农业生产存在“双风险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一方面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即由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农业要承担自然风险。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是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当市场上的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时,农产品价格会下降,反之,当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小于需求时,农产品价格会上涨;由于人们的行为普遍存在一种“羊群效应”,农业劳动者会出现跟风现象,往往会做出背离市场的决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农业生产存在高风险,机会成本很大,这大大减少了农业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3.5农产品具有“双重性”

农产品既是消费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所以农产品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农产品可以用于人们生活消费,是人类基本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生产资料,是纺织、食品加工等的原材料。 3.6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场所,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还有许多寄生微生物。因此,土壤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产量。所以,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3.7农业具有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食物保障功能。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粮食、肉、蛋、奶等物质资料。另一方面,农产品经过加工后又可以满足高收入人群对食品的多样化需要。第二,生态保育功能。农业可以栽培植物,饲养动物,满足了整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完整。第三,环境服务功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大大美化了环境,很多地方利用自己的特色农业发展了农业旅游景点等,这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四,稳定社会的政治基础。我国农业人口还占很大比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如果差距过大,农村就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或者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这样农业问题就不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是一种政治问题。第五,文化传承功能。各区域根据不同的要素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 4农业的作用 4.1产品贡献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首先,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是农业最主要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尤其在发展初期,农业就是指狭义上的种植业,由于当时工业的发展还很滞后,所以农业生产的粮食除了供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外,还要满足工业劳动者的需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粮食消费占人们生活消费的比例逐渐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仅短短的6年时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6.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总体来看,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快于城镇,这说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对食品的收入弹性大于城镇,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呈现走低的趋势。这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是,粮食作为基本的生存资料,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应该解决好粮食供给的问题,保证95%的自给量。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过程中,粮食问题就是国家战略问题,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我国粮食供给满足国民需求。

其次,工业化初期,食品、纺织业往往是最先发展的制造业, 其主要原料

都来自于农业。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由于工业替代品的竞争以及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的发展对发展农业原料的需求相对缩小,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发展中大国出口贸易中纺织、服装业是主要的创汇产业, 其大部分原料仍需农业供给, 对农业原料的需求又存在相对增加的趋势。 4.2要素贡献

农业的要素贡献,主要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

第一,劳动力的贡献。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005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44.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3.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31.4%;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为38.1%,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7.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为34.1%,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05~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明显下降,大概减少了6.7%,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第二产业增加了4%,第三产业增加了2.7%。第二产业增加的幅度大于第三产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的表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是在慢慢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就需要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这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土地贡献。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每个农户平均经营7.3亩,相当于日本的1/4,相当于美国的1/400,“盆一块,碗一块,一个草帽盖一块”的分散经营特点显著,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集约利用,国家实行了土地流转制度,农民可以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些不宜耕作的沙地、荒地、山坡等地可以流转给工业企业扩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建工厂,也可以以入股投资的方式,将土地的使用权投资入股,发展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其他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民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也使得土地撂荒问题得以解决,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第三,资本的贡献。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首先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国家必须采取行政手段,或者通过给一部分农产品直接征税,来扶持工业的发展。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业化进入了发展中期,工业的边际效益大于农业生产的边际效益,农业部门的大量资本就会流向边际效益更大的部门,在这里资本的流动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农民收入增加,会把一部分储蓄起来,这部分资本通过金融机构又流向了第二、三产业;其二,农民也可以把剩余的资本直接投资于第二、三产业中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部门。这样,工业部门就会有充裕的资本扩大规模,优化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创造价值,为GDP做贡献。

4.3市场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总人口54167万人,农村人口48402万人,城镇人口5765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9.36%,城镇人口占10.64%。2010年全国总人口134091万人,农村总人口67113万人,城镇人口66978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0.0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49.95%。在60年的时间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率大大提高,但是农村总人口还是占了大多数,这个庞大的群体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下通过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图1、表1)来分析农业对工业的市场贡献。

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现递增趋势。不论是食品类、居住类,还是家庭设备用品、保险服务等方面消费支出,2009年的消费支出都大于2008年和2007年。这说明,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消费观念有所改变,这使得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第二、三产业产品的市场前景还很明朗。所以政府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有利于改变我国依赖“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节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4.4外汇贡献

在工业化的发展初期,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要经历进口替代的过程, 因此,进口工业设备的外汇必须以初级产品的出口来取得, 对于石油、矿产资源稀缺的国家来说, 农产品输出是换取外汇的主要途径, 工业化过程中, 农业的外汇贡献不仅表现在直接输出农产品, 而且表现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农产品出口创造的外汇一方面可以购进工业发展的必要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支持我国工业的发展。 4.5就业贡献 在我国,农村人口一直占据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其中农村劳动力也占整个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