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课外阅读已注明)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课外阅读已注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8.题屏 北宋 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译文】

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

19.梅 北宋 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译文】

高洁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蚀,甘心淡泊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只因错误地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和靖,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20. 牡 丹 南宋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21.绝句 南宋 僧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2.雪梅二首(其二)

南宋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 【注解】

1. 剑门: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2.无处:处处。 3. 合:应该。

4.未:表示发问。

23.题画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24.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官衙的书斋里躺着听见风吹过竹子发出的萧萧响声,心里怀疑是民间百姓悲难号饥的疾苦之声。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竹子上面一枝一叶的声音就如同老百姓的点滴心声,都牵动着我们爱民如子的情感。

-8-

5

越 州 揽 胜

一 秋思

【南宋】陆游

jiù

乌桕①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②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词语点击】

①乌桕:一种落叶乔木,夏日开出黄色之花,叶略呈菱形,在秋天变为红色。

②并:并州,东汉时期的州名。并刀,指并州出产的剪刀,古时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而著名。

【背景粘贴】

乌桕在秋天变为红色,菊花迎着秋风逐次开放。秋高气爽,鸿雁飞过,不时传来哀鸣之声。诗人自言诗思敏锐,如同并州出产的剪刀一样,可以把无限的秋光裁剪下来,揽入自己的诗卷之中。

【经典存盘】

秋思中的诗情,或激昂明快,或低沉郁结,或高歌壮怀,或哀婉悲凉,都可以引领人们进入诗的境界。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身处逆境之时,恰逢寒秋,难免悲从中来,但他的《秋词》却表达了自己旷达宽阔的胸襟(jīn)度量。陆游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刘禹锡的《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趣味链接】

6

请同学们读一读刘禹锡写的《秋词》,体会与陆游诗的异同。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诉衷情 【南宋】陆游 shù

当年①万里觅封侯,匹马②戍梁州③。关河④

diāoqiú

梦断⑤何处?尘暗旧貂裘。

bìn

胡未灭,鬓先秋⑥,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⑦,身老沧洲⑧!

【词语点击】

①当年:指诗人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职的时候。 ②匹马:单骑,这里指独自从军。

③梁州:古时中国九州之一,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南部、四川西北部一带。诗人从军之地南郑,即属于古梁州。

④关河:关塞、河防,泛指地势险要之处,这里指与诗人

军旅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散关、渭河一带。

⑤梦断:梦醒。

⑥鬓先秋:鬓发斑白,像秋天树的枝叶一样开始脱落,指步入衰迈的晚境。

⑦天山:祁连山,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多公里,曾为汉代的主战场,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⑧沧洲:滨水之地,古时常用来指称隐士的居处,这里指陆游退隐居住的镜湖之滨。

【背景粘贴】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kuí)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当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年被弹劾(h?)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是其中的一篇。

【经典存盘】

诗人回想当年的军营生活,那时的他像汉代的班超那样,不辞万里奔赴疆场,争取建立不朽的功勋以博取封侯的机会。可现在诗人应该到哪里找回梦境一般的军旅生活呢?当年的情境已不可能再现,但它留下的痕迹还在,只是那昔日的征衣早已变得陈旧,上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这使它变得更加暗淡无光。在岁月之中沾惹灰尘的征衣,不就是此刻诗人的自我写照吗?侵占国土的敌人还未消灭,而自己的鬓发却已经染上了

7

秋霜。想到此处,诗人不禁热泪流淌。又有谁能料到,诗人这一生总想到西北部前线去杀敌报国,却长期被困在家乡镜湖边,像一个隐士一样隐居,任凭年华老去。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这让诗人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深深的慨叹。

【趣味链接】

诗人在词中提到的“旧貂裘”,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小故事:战国时苏秦游说秦王,多次上书都未被采用,结果身上的黑貂裘穿破,手边的金钱也用完了,最后不得已离开秦国。

诗人用这个小故事的用意你知道吗?

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①那②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③夜雪瓜洲渡④,铁马⑤秋风大散关⑥。

shuāi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⑦已先斑⑧。

kān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⑨。

【词语点击】

①早岁:指青壮年时期。 ②那:哪。

③楼船:高大的战船。

④瓜洲渡: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是重要的军事据点。 ⑤铁马:裹着铁甲的战马。

⑥大散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大散岭上,当时属于边防重镇。

⑦衰鬓:稀疏的鬓发。 ⑧斑:花白。

⑨伯仲间:相比。伯仲,兄弟。 【背景粘贴】

该诗是陆游1186年春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述壮年心情,感叹年华老去,世事多艰,小人误国,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不可复得。结尾提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中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语),正道出了陆游生平的心事。老骥 (jì)伏枥(lì),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cuì)”,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

【经典存盘】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chuànɡ)。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雪夜驾战船巡视瓜洲渡,秋风驭(yù)铁马勒缰大散关。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能仿效诸葛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壮志难酬!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诗人开篇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