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劳动经济学 - 课后练习题复习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3年劳动经济学 - 课后练习题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导言

名词解释

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劳动力的活动 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 “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 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简答题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第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从稀缺性方面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它隐含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而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比如,每年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的聘用选择。从人是有理性的

方面来说,个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企业假设,即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总是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来雇佣劳动力,以求最大利润。而对于个人来讲,作为雇员则希望找到一个工作条件舒适、报酬较高的工作。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的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创造相当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损。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之时,对于其它那些企业或者说劳动力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是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名词解释

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劳动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成本。 劳动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表示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表示为:MPPL·P(边际产品与价的乘积) =W 或 MRP=W 。

短期需求——在短期内我们假定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企业被假定是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因此企业要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既增加以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长期需求——企业应对劳动价格的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做出反应。

竞争性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性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他们均会导致劳动力使用量的减少。其中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不变,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用资本代替劳动致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下降。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动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大小 。第二,最终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第四,劳动要素在生产成本的比重。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替代性上产要素——(你增长我下降)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简答题(派生需求省略)

1.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回答: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经济社会制度、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2. 试着推导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首先,在前面,我们知道完全竞争企业实现利润你最大化的条件是:MP×P=W。而边际产品MP又是劳动数量L的函数,即MP=MP(L),所以上式可以写为MP(L)×P=W。因为P是常数,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的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L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并且与结论:随着劳动价格的上升,企业对于劳动力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因此,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

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3. 试着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点。

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短期需求在短期内假定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固定不变。长期需求:企业应对劳动价格的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做出反应。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之下,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加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则较为平坦。换句话说就是长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相同点: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都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4. 试着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也是向着右下方倾斜,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于该曲线是递减的所以也影响了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它的劳动需求曲线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去曲线完全重合。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卖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的唯一购买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一致,而且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买房劳动需求曲线的是不存在的。

5. 试着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于劳动市场的影响。

只要劳动需求曲线倾斜向下,有效的最低工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工资率,同时会减少就业机会。就业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最低工资与均衡工资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