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基本原理-BBU+RRU设备基础(V1.0)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TD基本原理-BBU+RRU设备基础(V1.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NodeB(BBU+RRU)设备基础

TORN06C基带板#00光口#0IQ数据交换3C基带板#00光口#5TORN1光口#0IQ数据交换3C基带板#05光口#56C基带板#05单板前3C上下行IQ信号单板后3C上下行IQ信号

图 2-3 IQ交换

上面图中的蓝色线条表示是高速的基带IQ数据。TORN与槽位4、5、6、9、10、11(槽位从1开始编号)的基带板之间是上下行各4对传送数据速率为614.4Mbps的LVDS线。与其他槽位的基带板之间是上下行各2对传送数据速率为614.4Mbps的LVDS线。每个TORN 上有6个1.25G光模块,可以选配的;光模块用于连接RRU,承载的IQ数据流量取决于光模块的传输速率。

6载波8天线基带板只能插在槽位4、5、6、9、10、11(槽位从1开始编号),否则基带板只能当3载波8天线基带板使用。

2.2.2.4 系统内部时钟分配

在B328时钟系统中,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地面传输网络的同步,一个是空中接口的无线同步。

地面网络的同步体系,总的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是要求同步于网络侧,参考时钟来自BITS中产生的8K(包含2MHz和2Mbps两种)或线路时钟( BIIA产生的8K),BCCS同步到参考时钟,产生19.44MHz和2.048MHz给BIIA。

2-5

NodeB(BBU+RRU)设备基础

空中接口的同步方法:根据GPS源,从BCCS分出的时钟包括10MHz(本振)、61.44MHz、100Hz(帧时钟)、帧号(每10ms一个),发到相应的单板。 在系统内部,时钟的传送主要通过LVDS接口来进行。

目前两层框的时钟独立,分别同步到各自的参考时钟上,BEMU 中使用2个GPS卡,每层的BCCS各管理其中的1个GPS卡;后面为节约成本,会采用上层框给下层框提供时钟(61.44M,10M,100Hz,帧号Fn)的机制。上层框BCCS管理1块GPS卡,产生时钟发给下层BCCS,由其转发本框其他单板。时钟流向如 图 2-4所示:

GPS基准源GPS基准源和BITS源19.44M,2.048M8KBIIAIIA8K第一层BCCS第二层BCCS19.44M,2.048M第二层BIIAIIATORN#00TRRN#01TBPA#00TBPA#09TORN#10TORN#11TBPA#10TBPA#19TIMING_CLK:61.44MHzFRAME_CLK:100HzFRAME_NO:帧号TIMING_CLK:61.44MHzLO_REF:10MHzFRAME_CLK:100HzFRAME_NO61.44M10MHz100HzFn 图 2-4 时钟流向图

另外,在Node B系统中,RRU同步于BBU。系统的帧时钟由BBU产生,FPGA将系统的帧时钟插入光纤链路上的帧格式中,RRU从光纤链路上的帧格式中获取帧同步时钟,由于不同的RRU和BBU的距离不同,但要求空中接口同步,这就要求BBU和RRU具有时延测量功能,RRU根据BBU的测试时延命令采取相应的动作,并上报相关的参数;BBU计算发送方向帧头和接收方向帧头的时间差,并利用RRU上报的相关参数,计算BBU和RRU之间的时延,BBU测量完时延后通知RRU,RRU根据时延值对帧同步时钟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

2-6

NodeB(BBU+RRU)设备基础

2.2.3 可靠性设计

2.2.3.1 备份策略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系统中的单板提供一定的冗余,基本思想是任一块单板的损坏,不能造成Node B完全不能提供用户的服务,可以降质使用。 ? 主控板BCCS:采用1+1主备方式,目前未提供该功能。

? 基带板:采用N+1备份方式,即基带池的实现,参见1.6.5节所述。

? 接口板IIA:采用1+1负荷分担方式,每块单板分别提供8路E1和2路STM1。

2.2.3.2 防雷接地

整个系统考虑如下防雷:

? E1防雷设计,采用公司推荐的防雷电路。采取了二级防雷设计,第一级是在

E1隔离变压器的线路侧利用TVS吸收浪涌能量,所有TVS均安置在机顶上的E1转接板ET上,TVS的地脚通过转接板的保护地接到机架上,以保证TVS的泄放电流有尽可能小的泄放电阻。第二级是在E1隔离变压器的电路侧,在所有E1信号线上设置过冲电压抑制器件,以吸收掉信号线上的过冲残压

? -48V电源防雷,采取了二级防雷设计,第一级是在整机-48V电源入口处,

通流容量不小于5KA,额定残压不大于600V。第二级是在每一块单板的-48V电源电路中采用了TVS器件,用于吸收第一级过来的残压。 ? 干结点的防雷,在BEMU上实现,耐压500V(1.2/50us) 系统级接地设计,采用如 图 2-5方式:

2-7

NodeB(BBU+RRU)设备基础

保护地 数字工作地 电源地 汇流条 机架 接地点 图 2-5 系统接地设计

汇接点 ? 机架内共设置有1根地汇流条,为保护地+数字地汇流条,48V电源地通过配

电插箱内的电源转接板汇集,这2种地在机架内相互隔离,汇接于机顶上一点。保护地、数字地汇接于后背板上一点。在机顶上设置了一个对外的接地点,接地导线采用截面积为3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线。各接地点搭接良好。 ? 内部主要单板放置在2层8U机框,每一层的后背板上都要求设置相应的地,

保护地、数字地汇接于后背板上一点,通过多根导线接到汇流条上,-48V电源地通过多根导线接到电源转接板上,要注意布局和布线。

? 在单板级,对于数字单板,设置有三种地,分别为-48V电源地,保护地,数

字地,三种地相互隔离,各自通过插座地针接到后背板上对应的地。

2.2.4 机架机框

B328复用B30的机架,硬件上分为3层:

第一层为机顶公共部分部件,包括BEMU、ET(ETT)、FCC硬件子系统、BELD以及电源模块;

第二层和第三层均为无线资源框(对应的背板为BCR),硬件构造和实现功能完全一样。单个无线资源框提供的单板如下: ? BCCS:2块,互为主备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