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civil技术讨论汇总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midascivil技术讨论汇总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你可以去看看和有关的书籍

再答:初拉力荷载,计算结果中吊杆内力同施加的荷载内力不同,这也是正常的。你可以在一个工况中添加这个荷载,在这个工况中不要加入其他荷载,计算后查看结果,你会发现在这个工况,吊杆内力就是你施加的荷载。但是当你把自重等其他荷载都算在内时,吊杆的内力当然和你施加的荷载不等了啊。如果要相等,也简单,建立几个施工工况,最后一个施工阶段,张拉吊杆,这样计算的吊杆力就是你施加的吊杆张拉力,OK!

再答:吊杆选择只受拉(索)单元时,如果查看组合内力时,吊杆内力肯定与荷载工况不同相关,我原想表达的是:我只建立吊杆这个单独的工况,没有加入其它荷载工况。吊杆内力远远小于初拉力。附上我只加入了吊杆初拉力的模型。模型中吊杆初拉力为4200kN。

至于说索的结果内力与吊杆内力不同,我也承认,可是我单独看结果中加载的索力,总应该一致吧?或者说我加载的初拉力是错误的,对初拉力理解错误?我理解的初拉力就是预应力张拉的张拉力。

再答:大概的看了一下楼上的模型,我想说明几点:

1、你如果想查看吊杆的力应该到施工阶段去看,在成桥阶段查看的时候吊杆的内力并不等于你的初始张拉力。

2、你的定义吊杆的时候直接将吊杆定义为一个直径为116mm的圆形截面,如果转换到15.24的预应力钢绞线,那么应该是75根(每根15.24的钢绞线面积为140mm2),我不知道楼上的是否是想描述里面是钢绞线外面是钢管套护的结构?如果是那么你定义的截面应该是有问题的。

3、而且一般的时候也都是将只受拉单元用桁架单元来模拟,因为只受拉单元在荷载工况组合时会出现如下提示“[警告] 在只受拉/只受压桁架上使用的荷载组合结果无效。”故一般建议将只受拉单元用桁架单元模拟。

楼上说的这三条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好像都没有回答前面提出来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理解midas中索的初拉力的以下含义:

midas中的初拉力分为体内力和体外力,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控制选项就有体内力和体外力两种。该选项仅适用于索单元,不适用于预应力钢束。在预应力荷载中给索单元加初拉力后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选体内力程序中将以一定的变形量的方式加载到单元中,犹如给单元加一温度荷载一样。索内最终张力与索两端的锚固条件有关。当索两端完全锚固时,索内张力为所加初拉力;当索两端完全自由时,索内张力为零(可以类比加温度荷载时的自由伸缩)。在预应力荷载中给索单元加初拉力后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选体外力程序中将做为荷载加载在索两端。当该阶段只有该索力作用时,索的张力不变;当该阶段有其他荷载作用或下一阶段有其他荷载作用时,索力会有相应变化。非施工阶段分析时,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初拉力程序内部按体内力进行处理。

sunsamuel的模型并没有做施工阶段分析,因此这里的初拉力是按体内力来计算的,而此时的约束相当于弹性约束,因此张拉以后的内力会小于你所赋予的初拉力。要想实现索张力就等于初拉力就应该设定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控制选项选择体外立,并且在在某一施工阶段激活初拉力,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张拉力。 仔细看了

bridgedlut 的回复,实在太精辟了。非常谢谢解答,midas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初拉力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等于张拉力。感觉很像用ansys link10单元降温模拟体外预应力。 xkm:这个是我模型的设臵的问题,是原来采用梁单元+预应力钢绞线残留,见笑了。 继续向bridgedlut兄提问哈:

一般吊杆都需要二次张拉才能达到设计值,比如某一吊杆第一次张拉力为500kN,第二次补张拉至700kN。那么此时如何模拟?

我的一种方法是建立两荷载组,第一组张拉力为500,第二组为700,然后在补张拉施工阶段,钝化第一组,激活第二组,结果好像不对 ,因为第二组上去以后结果内力、应力变化剧烈(2倍),不符合我的认识。或者不钝化第一组?

另外一种方法是,建立两组荷载组,第一组为500,第二组为200,然后在补张拉施工阶段,激活第二组,不钝化第一组。但这样没办法考虑补张拉施工阶段吊杆内力增量。 体如何处理呢?

记得好像bridgedlut兄以前在论坛上提到添加替换的功能,不过自己没有试过。

可以在荷载组中将不同阶段的索力定义为不同的组。然后加载在不同施工阶段中。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选项中选择体外力,然后会出现两个选项,“添加”和“替换”。当选择添加时,索的初拉力为累加;当选择“替换”时,表示将索力调整到某值(该阶段被激活的索力荷载值)。

例如你所说的一个阶段索力是100t,调索后是200t,如果你选择了“替换”选项,你需要分别定义100t,200t两个荷载组,分别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激活;如果你选择了“添加”选项就应该定义两个100t的荷载组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激活。

你可以按照上面说得试试看,不用钝化荷载组,一直用激活命令。选择添加的话个人感觉应该是考虑补张拉施工阶段吊杆内力增量。

疑问=未解决问题为什么我系杆拱拱肋上加很大的力,拱肋上下缘应力不变,弯矩有很大变化。 midas模拟系杆拱(刚性系杆)系梁梁中的预应力用体内束和体外束计算结果相差很大,用体外束计算的结果和手算的差不多,为什么? 谢谢前辈们的指点。还有一些疑惑: 在吊杆张拉阶段(只施加初拉力),CS恒荷载下吊杆内力=初拉力,但此时CS合计是考虑了前面结构变形(荷载作用),那么程序里面实际的吊杆内力我认为应该=CS合计。

后续施工阶段或者成桥阶段,一般是按照施工阶段合计+成桥阶段移动荷载等来查看内力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的地方:我们最初给的初拉力并不等于实际张拉时的张拉力,在不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情况下以及分批张拉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施工张拉力就应该等于吊杆力。那么如何给定施工时张拉力呢?是否按照相应施工阶段的CS合计?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没有问题。

对这个问题小弟也很迷惑,假如选择体外力,并选则添加选项,那是否表示在某一阶段激活吊杆力后,吊杆实际的内力为前一阶段吊杆内力与本阶段张拉力的叠加呢(本阶段无其它荷载)?

还有,如不施加张拉力,拱桥自身本可平衡,而施加了张拉力(体外力)后会导致系梁、拱肋的内力重新分配,有时拱肋内甚至弯矩会增加很大,那么就与拱桥的受力原理似乎有些不符,那张拉的目的是什么呢

现在我的理解是,体内力体外力都可以用,只是两种手段而已。体外力就是你在那个阶段加多少,就是实际张拉多少。体内力其实可理解为降温,其值与吊杆实际张拉内力不是等号关系,而需通过结果看吊杆实际内力。体内力的值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吊杆内力。 答:不能同时执行 特征值分析和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 问:出现下边错误提示一般是哪里的原因? 正在生成分析/后处理用数据。 正在计算结构整体重量。

完成生成分析/后处理用数据。 保存模型数据。 检查模型数据。

[错误] 不能同时执行 特征值分析和 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

答:这个很容易理解,前者是线性分析,后者是非线性分析,在midas里面不能同时执行。 有限元中 单元阶次 的定义是什么? 问:有限元中 单元阶次 的定义是什么?

答:要是单元的节点仅仅是它的顶点,比如4节点四面体,8节点六面体单元都是一阶单元,或线性单元;如果单元的边上还有中间节点就是二阶单元,如10节点四面体,20节点六面体单元;另外还有三阶单元等,这里的阶次其实就是单元插值函数(形函数)的阶次。高阶相对低阶的精度要更高一些。

请教MIDAS中计算斜拉索索力松弛的方法和原理

问:问了MIDAS技术支持答复说是需启用非线性分析(我分析的桥梁跨径较小,原来只进行了线性分析),对此有两个困惑:

1、和线性分析相比,启用非线性分析时还有相应的其余哪些项要设,比如“体内力、体外力”,比如边界条件是否要设为“变形前”。。。

2、MIDAS里对索的松弛计算原理是怎样的?技术支持还没给我答复

答:MIDAS技术支持确认过后答复是MIDAS目前不能计算斜拉索的松弛,而国产桥梁分析软件QJX和桥博好像也都不能计算斜拉索的松弛。 midas怎么考虑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

问:竖向地震力在那儿定义?没有找到定义的接口 答:(1)反应谱分析工况里面选择Z方向,注意质量转换的时候要勾选Z方向以及竖向地震力的反应谱调幅系数

(2)在分析工况下面有调幅系数,或者在定义反应谱的时候就定义这个系数

(3)MIDAS好像不可以按《抗规》5.3条计算静力的竖向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到是可以考虑竖向,偶现在试用的结果显示有点奇怪,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

midas复制层数据时问题

问:[错误] 在单元 6859 输入的节点不正确。同样的节点号 2456 输入在节点输入区域号 1 和 2。 是什么原因

答:就是同一个节点号,在同一个单元里出现了两次。 midas复制层数据时问题

问:[错误] 在单元 6859 输入的节点不正确。同样的节点号 2456 输入在节点输入区域号 1 和 2。 是什么原因

答:就是同一个节点号,在同一个单元里出现了两次。 midas中的菜单快捷键如何保存?

问:midas中的菜单快捷键都无法使用?需要自己定义?如果自定义好了,应该如何保存这些自定义?如果重装的话,这些键又需要重新定义一次? 有什么保存的好办法? 答:(1)命令行的快捷命令不错,推荐使用: 如创建单元,只要输入CE即可调出对话框等。 (2)可以保存为文件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

问:MIDAS GEN 中可以进行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但我对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两者的概念有些模糊,想向各位高手请教一下。 答:(1)我觉得中震弹性设计的概念就是计算地震力的时候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按照中震情况下的地震烈度来取,而中震不屈服这个概念很少听到,倒是大震不屈服分析很多

(2)中震弹性设计就是在中震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就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在MIDAS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4、将材料分项系数定义为1.0,即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取用材料强度的标准植。 5、其它操作均同小震设计。

(3)中震下弹性与不屈服主要是考虑材料特性与地震作用来说的——

弹性设计时,构件内力取设计值并考虑荷载分项系数计算,材料为强度设计值。 不屈服设计时,构件内力组合值系数取1,材料为标准值。

至于这2种放大内力计算中震,都是按照放大地震作用后评估结构抗震性能。还是值得再商讨的,毕竟仅仅放大了地震力而没有考虑构件的塑性发展。 关于MIDAS细部分析应用的问题

问:用MIDAS分析一个H型钢柱支架。柱子双向受弯,同时还有扭矩作用。

考虑到常用结构分析软件,不能计算这样复杂受力构件。我就尝试用MIDAS板单元分析。建模形式和变形状况如图所示。

计算发现,这样细化分析结果有些问题,好像稳定应力体现不出来,而这样开口薄壁构件在弯扭作用下的扇形应力也没法显现。所以计算结果往往偏小。

而我拿MIDAS的计算结果与SAP2000比较了一下,这两个程序比较接近。是不是用有限元这样分析不妥。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高手指点,谢谢。

答上:从结果图形看,应力并不是很大,要想效果比较明显应该使用较大的荷载,另外不知道万工建模时用的是薄板还是厚板单元,这个模型尽管也可以用薄板计算,但是相对来说厚板计算更为准确,薄板单元是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开发的,而厚板单元是依据铁木辛柯梁理论开发的,厚板单元理论考虑了横向剪切应力的影响。事实上厚板单元不但可以分析厚板,利用降阶积分,也可分析薄板。

再答上:另外,我觉得你想看的应力结果可能不是图中显示的sig-YZ而应该是von-Mises应力和Tresca应力,这两种结果在midas里面分别以sig-eff和Max-shear来表示,也叫做有效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你可以使用具有平面内旋转自由度的厚板单元建立模型查看一下有效应力的结果。 再问:我用的是厚板单元计算的。厚板计算结果中包括上部应力和下部应力,两个应力结果是不同的。

不过,我觉得好像薄板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因为H型钢的板厚只有6mm,8mm。 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些应力的方向和含义。我需要和我自己建立的方法作比较。 用本例进一步分析表明:

1、Midas中,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相同; 2、P-Deta和非线性分析不能同时使用;

3、几何非线性用Newton-Raphson方法可以分析; 4、几何非线性用弧长法和位移控制法,计算出错;

5、Newton-Raphson方法的结果与我采用的双力矩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6、本例中具有较明显的几何非线性特征。

答:1、这个结论下得有问题,对于这个例子,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相同与Midas无关,跟计算软件无关,因为P-Deta效应本来指的就是结构在横向力(弯矩或剪力)和轴力作用下,轴力对结构刚度的影响造成的结构非线性效应,本例中荷载只有弯矩和扭矩,并没有轴力,所以没有P-Deta效应,无论用什么软件分析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均会相同。 2、civil新版本中已经可以同时使用了。

3和4、通常使用NR法计算时比较容易收敛,弧长法和位移控制法,计算出错并不是说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计算,而是与你设定的非线性分析控制参数有关,一般来说这两个方法对计算收敛的条件要求比较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