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游山西村》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并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重点】

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一、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关于作品:

《游山西村》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3.关于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二、初读古诗,通读诗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自由读古诗二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易错字音:

鸡豚( ) 叩门( ) 腊( ) 浑( ) 词义: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足鸡豚: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古风:有古人之风度也。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门:敲门。 2、.师范读。

3、.生配乐练读。(古诗教学,重在意境。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播放出悠扬的古筝曲,有利于学生迅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悟古诗文的意象和意境) 4、.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仗无时夜叩门。 三、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第二句诗写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句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五、第六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主旨,感悟诗歌的内容。

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你们感受到诗人这一趟山西村之游的心情如何呀?

四、理解诗意,悟情明理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陆游的经历和时代背景,使学生感悟深刻的哲理。 1.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到山西村,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2.品读第一第二句。重点理解“莫笑”和“足”,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 3、.体会诗人此刻的心情,并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怀疑、着急--高兴、惊喜) 4、.读资料袋,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乃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明确: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却始终心存希望,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哲理:

[资料袋:

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

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 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 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被罢官。

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

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诗中指猪肉。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

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六、强化练习 1.用诗句填空。

(1)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两是: , 。 (2)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是: , 。 (3)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 2.本诗的线索是 全诗句句紧扣“ ”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3.全诗描绘和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本诗立意新巧,寓含哲理,尤其是“ ”两句。请对这两句略做赏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