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发改农经[2007]1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环保总局、统计局、林业局、气象局: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政府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顺利实现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

附: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七年六月九日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七年六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6、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7、农村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二)“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 2、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4、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 5、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6、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 2、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3、大力发展畜牧业 4、积极发展水产业 5、壮大林业产业体系 (三)增加农民收入

1、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3、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4、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6、继续做好扶贫工作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生态保护 2、强化综合治理 3、抓好重点工程

(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 (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4、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5、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护好水土资源

(二)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与保护 (三)深化农村改革开放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强和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

(六)增强应对农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七)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八)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力度,五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到11300多亿元,加上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农投入,调动和引导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连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增加,扭转了2000年以后粮食产量大幅下滑的局面。2005年,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8402万吨、571万吨、3077万吨、9452万吨、7743万吨和5108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7%、29%、4.1%、23.8%、26.4%和l9.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3071亿元,总产值达到394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2000年增长21.3%和29.3%。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质农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水稻和“双低”油菜种植面积比例分别达到49%、65%和77%;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经济作物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3%,比200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农业区域化布局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农产品生产迸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值年均实际增长7%,总产值达到13311亿元;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59.5:4.5:24.9:11.1,调整为2005年的56.6:4.3:28.8:10.3,农业比重下降了2.9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上升了3.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2.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的比重降到44.8%,分别比2000年下降2.2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多万人,扭转了“九五”期间农业从业人员不降反升的局面。

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政府补贴增加和外出务工环境改善等因素作用下,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比2000年增加1002元,扣除价格因素,“十五”年均增长5.3%,增速创“七五”以来新高,实现了“十五”计划5%的预期目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17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和“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47%。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365万人。

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五年造林393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85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分别减少75.85万公顷和1.83万公顷。全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一些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新一轮治淮工程全面展开。新修江河堤防8600多公里,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800余座。大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动物防疫体系、种养业良种工程等重点农业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五年改造中低产田873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l55万公顷,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495万公顷,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1800万户农民用上了沼气。全国绝大部分乡镇和建制村已通了公路,约80%的乡镇和6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全面展开,农村供电质量普遍改善,到户电价明显降低。气象为农业服务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

6、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基本普及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中西部地区34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671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1.77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新建和改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1156个,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解决了近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为中西部地区632个低收入县配置了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放映设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益人群超过l35万。全国共有1534个县开始试行农村低保制度,享受人数达到777万人。540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7、农村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各地取消了“三提五统”等专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减免农业税,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及牧业税,与税费改革前相比,减轻农民税费负担l200多亿元。实行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重点短缺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劳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