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为政府和村必须一边加大对村民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一边要实行必要的监管。一方面动用一切可利用的宣传工具,如各类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多方的力量来共同管护,逐渐地让村民从起初阶段变成村民自觉地维护起自身家园的一种习惯。如南沙社区泽山村在向广大村民宣传的同时,积极把村庄的环境保护条例纳入《村规民约》、《村民守则》、《卫生公约》、《护林公约》中,在村民中挑选有责任心、威信较高的老干部、老村民担任专职的环境管护员、卫生保洁员、护林员,与他们签定责任书,年终实行考核奖励制度,他们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村民。发动党员、妇女、老年人队伍的力量积极组织义务活动,如植树、清扫村道等活动,让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村班子还可考虑,建立定片、定区域环境卫生承包责任制,以村自然点,甚至以原有的村民小组、家庭为单位,对环境卫生创建的活动进行评比,实行奖惩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维护、相互监督的创卫氛围。社区、村要积极创建各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如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的评比活动等,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社区要发挥自身的服务指导功能,创建各种教育载体,组织环保知识、法律知识、健康生活、文明道德礼仪等培训班,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寓教于乐,对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教育,在此基础上,村两委要加大村民自治管理力度,增强村干部办事的透明度,广开言路,积极鼓励他们对村庄建设献言献策,提高村民参与村里建设的积极性。多组织一些党员和村民代表到一些环境建设比较好的街道、乡镇、村参观、学习,拓展他们的思路,

激发他们建设家园的热情和使命感,形成以本村环境整治工作为中心,党员带领群众,村民代表带领村民的双主线建设队伍机制。

(二)搞村庄环境整治要遵循科学规划,做到统筹兼顾。

规划是建设的基础,搞村庄整治必须与科学的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具体地处理中我们得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地处理好绿化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关系。把绿化规划纳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绿化作为村庄整治建设的重要组成。二是正确处理好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关系,在编制规划时既考虑到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又要注意到规划的可操作性、也要注意到村民的实际意愿,不搞一刀切,以便于实施为宜。三是正确处理好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关系。规划既要具有鲜明的时代和文化特征,也要始终把握村庄环境整治中突出乡村特色这一重点。首先可以考虑邀请相关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做出科学的规划,要坚决拆除掉那些影响道路交通、环境、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如临时工棚和影响村民生活的牲畜养殖场等;坚决打击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的解网等农活,严格限制在指定的地点下网,远离村民的日常生活。然后还要充分考虑到山水、山海农村的特点,保证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以后村民发展经济留足空间。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造好资金流出瓶颈,做到资尽其用。 从开源来说,作为准备环境整治建设所在村的基层干部要因地制宜,突出村庄特色,积极创建各种如“卫生示范点”,“整治村”等创建载体来向上争取资金,集中用于绿化造林,护林管理,绿化村道,绿色家庭创建,卫生保洁。同时使该些项目与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着“实事实办,好事好办”原则,采用良好壮苗造林,杜绝使用人情苗,做好施

工质量的督促和管理工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切忌广大干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大的成绩,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的投入,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流失。

针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政府可以考虑完善以奖励代补偿的资金支持方式,对经济薄弱的农村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现有的“示范村”、“整治村”的评价标准,根据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延长验收年限、在时间上允许相关村庄实行分期、分点的整治、改造和建设。另外政府应积极支持村里的的软实力建设,及时输入科技力量、文化力量,搞好农村现阶段适用于村民的各类教育培训,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种科技、种文化,培养新人,树好典型。

政府要重点支持具有资源开发潜力,但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的村庄,正确引导,合理探寻村里尽可以利用的经济开发资源,发展村里的生态经济,如经济林、茶叶种植、野生兽禽养殖、农家乐等,只有搞活村里的经济,村庄环境整治建设资金才会源流不断。

(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广泛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 广大干部始终要认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还是广大农民,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放宽思路,放手让村民动手,同时可以借鉴各国各地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经验,如韩国的新农村运动模式等。广大农村干部和村民要充分领会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深刻内涵,把握好“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两者的辨证关系,既要搞活村里的经济,更充分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又要使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村里的经济发展,为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将村民的个人利益同村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让我们的村

民主动地参与进来,自己动手拆除工棚,自己动手改厕,甚至是个人自发筹资,切实克服“等、靠、要”的懒散思想,切实发挥在解决村庄的建设资金上的关键和基础作用,让我们的新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乃至村庄的整体建设常青不衰。

参考文献:

[1]张富刚,刘彦随,张潆文.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01)

[2] 安敖. 创新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J].山西农经,2006(01)

[3] 颜廷武. 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与展望——以青岛市为例[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7(05)

[4] 晏青.黄土桥:村庄整治奏响村美民富交响乐[J].当代贵州,2008(2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