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专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高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当前中专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高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当前中专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锐

一、当前中专生心理状况分析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沉重的失落感

当前中专生的心理疾患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了一颗“平常心”。主要表现为“期望过高型”和“环境失落型”两种。这两种现象在中专生中是比较普遍的。“期望”的失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希望考上高中,但因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只好“曲尊”低就。有的学生本不想来,只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才勉强就读中专,所以一入学就有沉重的失落感。另一种是起初对中专生活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憧憬。但是,目前许多中专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和师资条件都有待改善,与学生理想中的“中专”相去甚远,因此失望的情绪油然而生。

2、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和深深的自卑感——成熟和幼稚的矛盾人格

当代青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和实现的愿望。中专生这种潜在的愿望并不比其他高中生弱,只是无形中感到被某种“定位”压抑着。这种心理压抑很可能发展成一种“小人物”式的矛盾人格:强烈的“自尊”和“自卑”的交织。真实的自尊往往以自我实现为基础,因而当正当的自我实现愿望不得舒展,自尊心受搓,自卑感就会萌生。而自卑感的压抑又导致一种异常的自尊——一种对实现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异常敏感和心理脆弱,过分在意社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当一个人认识到偏见所带来的伪价值观念而意识又无法摆脱时,个人的无奈和痛苦更是不可避免。这种压抑和痛苦如果普遍化或在个体上深入化,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愤世嫉俗”的宣泄。如果不能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就会出现管理和思想工作上的危机。二是长期处于孤立状态。一遇到挫折和刺激,就很容易产生心理疾患,甚至极端行为。

3、青春激情的飞扬与就业竞争的压力——激情、憧憬、与焦虑乃至恐惧感的交织。

进一步分析,中专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根源更多的来自就业压力。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盲目追求高学历,社会上对中专教育不甚认可,这些都使中专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而实际上,从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度来说,不但高

层次人才还远远不够,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专门人才更是缺乏。问题是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这也恰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所谓的中专毕业生“就业危机”想象,其实与他们对职业的期望过高和职业攀比等心理不无关系。不仅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目标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高职生正确把握现实,转变就业观念,更是消除紧张忧虑心理的关键。 二、教育理念和对策

1、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最有效的对策莫过于树立“理解教育”的理念,加强心理辅导,变外部压制为内部疏导。通过疏导转变观念,满足其心理需求。

开发学科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理解型教育策略,扩展对话途径,营造对话交流的氛围,做到“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结合

根据心理分析理论,愿望的受挫所积淀的心理“能量”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宣泄”(转移或替代的满足),以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健康。所以,“疏导”是心理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心里障碍的人绝大多数属于无处诉说或不会诉说,因而“疏导”就是提供诉说对象、时空环境,设法让对方倾诉。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可以是同学,而更有效的还是教师。心理对话的时空广泛的存在于课堂内外,也应贯彻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而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日常管理上。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当然,光有倾听还不够,还要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理解是双向的,但首先是对学生的理解,然后才会有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因为并不是学生诉说的所有问题都会在当前条件下迅速解决的,而理解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劝慰或“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压制甚至讽刺挖苦的打击手段,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把握现实和自我发展的规律 (1)“理解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理解自己,塑造人生”,即师生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得理解自己,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要引导学生认识理想与实现矛盾的永恒性。理解和疏导不是哄骗,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实现和自我的真实性。对于一味怨天尤人的情绪,也并不是一点冷水都泼不得。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所以需要理想,但理想受挫是人常有的事。在这个问题上,帮助学生矫正心态,树立一颗“平常心”,就显得十分重要。

(2)转变单一价值观念,指示自我实现的多元途径,核心在于加强创业教育,

树立创业价值观念。应试教育形成的应试价值观表现在以考试升学唯一价值模式,从而又导致以应试方法作为学习方法甚至工作方法。应试价值观其实也是人才观的偏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创业要求的,当然更不符合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中专毕业办小企业,做小业主,走进私营企业,。应该成为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因此,中转学校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请一些学者、教授来讲学外,更应经常请一些优秀的个体业主,私(民)营企业家或有一定成就的校友来做报告,介绍在基层工作、创业、成长的经历、经验,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

(3)引导学生走出择业误区。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择业“也就是”竞争上岗“,这对向来缺乏独立能力教育的我国学生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是学生,包括家长,其焦虑不安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透过这样焦虑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经济成分和行业都已或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因而对人才的选用标准也必然趋于多样化,但很多人的观念却不能适应。不仅是“定位”问题,当前许多学生还存在“定位”过高而措施就业良机的情况。针对这些误区,要提高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开展观念转变的教育。

一是转变非得进机关、全民企业事业单位找“铁饭碗”的传统择业观念;二是矫正那种认为第一线的操作工人只是直接与生产工具打交道的简单体力劳动者的陈旧观念;三是转变只强调专业对口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不断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以拓展就业领域。随着国家和地方就业机制的逐步改革和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流动的配套制度的实行,中专毕业生也要转变在当地就业的地域观念,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在观念转换中,我们更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些新的观念:凡从事取得合法收入的劳动即为就业;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先进技术工人,必将取代传统概念上的工人,将会有许多技校生、中专生甚至本科生加入这支“先进生产力”的队伍,以适应日益发达的生产行业;创办小企业是一种“安全”的职业选择;扎根基层、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