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年级仿真考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5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年级仿真考答案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5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年级仿真考

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知识(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风靡(mǐ) 露(l?u)穷 口供(g?ng) 铩羽而归(shā) ....B.僭越(jiàn) 绥靖(suí) 肄业(yí) 宁缺毋滥(nìng) ....C.噱头(xué) 贫瘠(jí) 鞭挞(tà) 独辟蹊径(qī) ....D.市侩(kuài) 启碇(diàn) 鳜鱼(guì) 为虎作伥(chā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碰到碧空万里、艳阳高照的日子,宫殿屋顶的黄色釉瓦就闪耀生辉;在暮蔼四合或曙色初露之时,紫禁城的大门上的谯楼立在苍茫的天色中,像半空中的碉堡。 B.汪国真为人谦和,温文而雅;他的诗或天才爆发,或激情弥漫,或柔情万丈,如同清澈的溪流,无关深奥,也无关晦涩。

C.秋天的月亮印在皎洁的水潭,清澄而静谧;抬起头,月轮高悬,将人心从凡俗生活的喧闹、焦躁引向宏阔、幽深的宇宙。

D.漫游山中的妙处,在于你不用踌躇你的服色和体态。你不妨摇曳你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在绿草上打滚,在蓝天下歌唱,在古木旁冥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到高山上,会看得远些;看得远,就会损失一些细节,即分辨率会降低。但忽略细..节,感受整体,有时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登高望远”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B.苏州世乒赛圆满收官,中国队再度实现了包揽,不过,主教练刘国梁并没有欣然自

喜,反而有一些着急和担忧,因为他希望有更多的新人和黑马来打乱现在的局势,..

把整个队伍盘活。

C.专家认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釜底抽薪的办法,是要保持经济比较快速的增长,让....我国能够比较快地进入到以服务业为主的高收入阶段。

D.“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短短10个字的辞职信,被人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也让一名普通的中学女教师成为现在炙手可热的人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没有体制内的职务,没有工资,没有广告赞助,全凭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柴静拍摄的这部《穹顶之下》,让国人看到了柔性的、坚韧的力量。

B.5月1日起,杭州市11家市属医院将在门诊区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出24小时自助挂号服务,为患者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预约挂号服务。

C.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以不合理低价诱骗游客入团,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向游客索取财物,都是违反旅游法的。 D.美国地震学会《地震研究通讯》主编彭志刚副教授认为,尼泊尔地震是亚欧板块与

印度板块逆冲挤压的结果造成的,由于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因而破坏性强。

5.为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4分)

魏晋六朝时期,人们开始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这对后来的美学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①一种是否定的,如墨子认为是奢侈、骄横、剥削的表现,所以他“非乐” ②诸子对此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③这种美学思想的解放在先秦哲学家那里有了萌芽

④孔孟一派尊重礼乐,但他们也强调要寻求礼乐的本质和根源,并对之进行分析批判 ⑤从三代铜器那整齐严肃、雕工细密的图案中,我们可以推知先秦诸子所处的艺术环境是一个“缕金错采”的世界

⑥不论肯定艺术还是否定艺术,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思想解放的倾向 6.阅读下面新闻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4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加大,群众举报总量大幅攀升。中央纪委信访室一位负责办理群众来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某省的群众来信在2013年之前,每月不过几百封,目前达到了每月近3000封。”

中央纪委信访室采取多种手段,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举报渠道。近年,网络举报数量逐年攀升。打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右侧醒目的位臵,可以看到“举报指南”“我要举报”“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四个板块,举报者只需点击“我要举报”板块就可进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轻松提交举报,既免去了到来访接待大厅的舟车劳顿之苦,也不用像写信、打电话举报那样耗费邮资话费。如今,网络举报已占举报总量的近一半。

去年12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线索举报平台,接受海内外人士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逃往国(境)外,或者向国(境)外转移涉嫌违法违纪资产等行为的举报。据了解,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接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30字)

祝福。要求:总字数不少于14字,并需在以下四个意象中用到两个。(4分)

滴水 暖阳 鲲鹏 风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7.高中毕业在即,同学和老师将要分别,请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恩,或对同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见黑洞吗?

浩瀚宇宙,奇妙无穷。我们观测宇宙,能够发现许许多多在地球上无法实现的极端状态。宇宙中物质的密度就是如此。在宇宙中,有非常小的密度,也有近乎无限大的密度。那普通的星际空间,几乎就是真空,每立方厘米空间内大约只有1个氢原子。宇宙中还有星际云、分子云等等,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像地球一类的行星,它们的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5克;而像太阳一类的恒星,它们的中心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150克。至于白矮星,其物质密度则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吨。恒星质量再增大,当质量大到其中铁等重元素在恒星

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最终也被挤压坍缩时,便会发生爆炸(恒星爆发),只留下一颗其密度超过每立方厘米1亿吨的中子星(完全由中子构成的星体)。

那么,中子受到它承受不住的更大的压力,又将如何?物质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会产生一种反抗力,而中子则是普通物质形态的最后一道防线。压力再增大,突破这最后的防线,物质就会像陷进一个无底的泥潭,迅速不断坍缩,最后变成无限小,而引力则不可思议地强大,连光也不可能从那里逃逸的一种奇异状态。这就是黑洞。据认为,有一部分超新星爆发,就会遗留下这样的黑洞。

对于连光也无法逃逸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一种虽然在物理学上并不正确,但是却可以帮助理解的一个比喻来加以解释。在地面上向上抛掷一只球,在重力(地球引力)作用下,它肯定会回落到地面。如果一次次地增加抛掷的速度,被抛掷的球就会上升得越来越高,飞得越来越远。如果是发射火箭,当火箭的速度达到11.2千米/秒时,它就能够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飞离地球逃逸而去。假若地球质量增加一倍,这个逃逸速度则将是15千米/秒;地球质量增加到10倍,这个逃逸速度又将是35千米/秒。地球质量越大,逃逸所需要的速度也越大。如果有一个天体的质量非常大,从它那里逃逸的速度超过了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那么,它就是一个连光也无法从它那里逃逸的黑洞。

黑洞不发光,当然无法被我们直接看到。不过,如果一个黑洞附近有一颗年龄比较老的恒星,两者形成一颗双星的话,那么,那个黑洞就可能从那颗恒星拉扯出气体,并将其吸入自身之中,此时,它将会发出强烈的X射线。现已查明,在天鹅座和天蝎座里就有这样的与老龄恒星构成双星的黑洞。利用日本的X射线观测卫星以及其他空间探测器,已经发现了许多这样的黑洞。

(选自《科学世界》)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普通的星际空间,每立方厘米只有1个氢原子,几乎就是真空,星际云、分子云的密度则依次增大。

B.恒星爆炸后,都会留下一颗中子星,中子是普通物质形态的最后一道防线,受到压力后,会迅速不断坍缩,最后变成无限小。

C.有观点认为,一些超新星爆炸,会遗留下黑洞。黑洞的引力是非常强大的,连光都无法从黑洞中逃逸。

D.如果黑洞附近有一颗年龄比较老的恒星,两者形成一颗双星的话,黑洞就会从那颗恒星拉扯出气体,并吸入自身之中。 9.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矮星物质密度非常大,理论上讲,每立方米的质量,相当于10几个成年男人的体重。

B.地球的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5克,而太阳的中心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150克,所以火箭逃逸太阳的速度应为逃逸地球的30倍左右。

C.黑洞本身不发光,所以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如果黑洞和老龄恒星构成双星黑洞,就有可能被我们用特殊的观测器发现了。

D.黑洞神秘莫测,但随着日本科学家对天鹅座和天蝎座中双星黑洞的发现,相信用不了多久,黑洞的秘密就将被我们一一解开。 10.分点概括黑洞的特点。(每点不超过12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土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⑤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剌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⑥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⑦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⑧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⑨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种永恒的光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