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材料分析题精选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材料分析题精选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

1.选自梭伦的两首诗

材料一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2.材料一 如图

奖励耕织 ( 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3.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如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4.下列选自《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一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1)结合材料一及学过的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对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 5.

材料一 下列是甘龙、杜挚对商鞅实行变法展开的一场争论。甘龙:“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杜挚:“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材料二 “自议新法,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熙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数于安石争论”,“御史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

(1)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都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最初都能推行的共同原因又是什么?

(2)结合这两次变法的教训,我们有何启示? 6.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 (2)孝文帝、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3)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7.

材料一 佩里来航“黑船事件”如图

材料二 日本使团出航“日本使节团出访欧美”如图

材料三 西乡隆盛(维新三杰)的老师曾公开说过“失之于欧美之物,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

(1)材料一中的“黑船事件”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结合学过的史实,你怎样看待材料三这一说法? 8.

材料一:我日思夜想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二:??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520年6月24日) (1)概括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这些改革观点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

材料一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