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田林三小 崔莹

一、课题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小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改进科学教育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认为,“美国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向全体美国儿童提供有质量并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教育”,并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要;韩国把培养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措施来抓,制定了有关科技教育法规;英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鲜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过学校课程来强化小学科学教育??等等。国外发达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小学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扎实,而国外先进的教育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是离开了老师也能够学习、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科技教育还不能完全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创造地学习。

所谓“科学研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创造性的知识人才,要让学生习惯自主地研究、解决问题,只有从小学开始抓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校总结了几年来开展科技普及活动的经验,认为依托小学科技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很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方案的积累,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一)现有的研究基础与外部条件

1、本校已有的科技教育成果:被授予徐汇区科技教育实验校、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上海市“生物和环境”先进校;科研课题“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荣获徐汇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被列为区重点研究课题,即将结题;进行了“田林三小节水大行动”、“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参与各项科技竞赛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全国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区级一等奖14项。

2、本校开展“生物和环保”科技活动的特点初具规模:我们定期开展的“生物和环保”主题系列科技活动,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并且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实现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其中,“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荣获上海市“生物和环境”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荣获上海市“壳牌”美境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2项一等奖以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

3、“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为学校开发科技活动校本课程提供了社会实践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广阔的活动领域。我校与社区14家单位和居委结为联谊单位;我们聘请社区科学家余家璜、俞渊、张映璜教授为常年科技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使我校的科技教育颇具特色并取得成效。 (二)研究目标

我们希望抓住学校以科技特色活动的开展带动科技教育为主线,从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抓手,通过教师有步骤、有重点、可持续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环保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实践探索,强化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从而整合学校的科技活动,并坚持可持续开发,形成田三科技特色活动的系列化,提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展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方面:1、组织教师撰写以“生物与环保”为主的科技活动方案,并指导实践部分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2、通过实践和研究,整理完成田三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我校科技活动方案的编写、整理和实施,整合已实践的科技活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设计新的科技活动方案,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对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提炼经验,形成我校以科技活动带动科技教育的特色。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分三大阶段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阶段:

成立“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课题组,收集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情报资料;学习撰写科技活动方案,形成本课题实施的计划。 第二阶段:

1.编写、完成田林三小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2.实施校本课程,开展各项“生物和环保”的系列专题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三阶段:

总结编写和实施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经验,完成田三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科技教育的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择时进行学校校本课程的观摩与展示活动,全面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最终完成时间及成果形式

本课题拟于2010年12月完成,成果主要形式有:

1.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主报告。 2.田三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3.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小论文和研究报告。

4.教师探索和研究“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文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