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这样”是指“高莽先生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

3.(4分)照应题目,点明中心,表明“我”对高莽先生的怀念。 【解析】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安然轻松的长眠,让高高的苔草萋萋的吟唱,吟唱春天,我的春天”与文章的标题“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相照应,这句话,也表明“我”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4.(2分)从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相照应;在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第○9段再提高莽先生的离世,与前面第○1段相照应。在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5.(3分)自然流畅,具有真情实感。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这篇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质朴的叙述,叙述了“我”和高莽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从中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因此可概括为自然流畅,具有真情实感。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 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之前他还能到附近市场买菜,或到饺子馆吃午饭。父亲经常拿着百元大钞买几根葱或买二斤肉,不等找零就走了。父亲一度天天买肉、绞肉馅,冰箱都装不下了;一度爱买香其酱,家里经常放着十几袋。我们说,就当是父亲撒些零钱做善事了。那时父亲还能下楼走动,还能走回自己的家。自从那次找不到家,冰天雪地里冻了大半夜,父亲一度被反锁在家里。现在不必反锁了,父亲已经没有外出的欲望了。

③家里空荡荡的。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④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⑤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⑥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

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⑦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⑧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他受了一点挫折。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⑨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年10期)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

(2)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 ..

2.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2分)

3.选文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外边小贩的叫卖声等?(2分)

4.根据文意,说说文题“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的含义。(4分)

5.阅读选文第⑦段,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3分)

十、1.(4分)(1)“巡视”本指巡行视察,在句中指父亲每天只能在客厅、厨房、阳台慢慢来回挪走,表现了父亲的孤单。 (2)“淹没”本指浸没,消失,在句中指父亲终将会忘记我们之间温馨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失忆的严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分析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其次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分析含义时先解释本义,再解释语境义。 2.(2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试图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使劲,费力比喻成“发动马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站起来的艰难,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示例二:运用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从沙发上站起来的艰难过程,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3分,答案应该有3个要点。最后结合语境,确定赏析的角度,分析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父亲试图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使劲,费力比喻成“发动马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站起来的艰难,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3.(2分)写外面小贩的叫卖声等与父亲无关,从侧面烘托父亲记忆力减退的严重性,表现了他的孤单。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分析第⑧段写外边小贩的叫卖声等的用意。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2分,有1个或2个要点。最后结合语境,分析用意。外面小贩的叫卖声等与父亲无关,表明父亲失忆严重,不再能外出,他只能孤单地呆在家里。 4.(4分)指父亲的记忆力慢慢减退,他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和原来的记忆,失去自我和自尊,父亲变得孤单和无助。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分析题目的含义。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3分,应该有3个要点。最后结合文章,分析题目含义。“橡皮擦”是比喻的说法,指父亲的记忆力慢慢减退。从“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分析出父亲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和原来的记忆,失去自我和自尊,父亲变得孤单和无助。 5.(3分)示例:做儿女的要善待父母。生命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父母会一天一天老去,行动迟缓,思维迟钝,做儿女的要珍惜拥有他们的日子,善待他们,尽可能多地快乐地、温柔地对待他们,尊敬地对待他们,耐心地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做几餐可口的饭菜。 【评分标准】感想1分,结合原文分析2分,共3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拓展延伸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阅读选文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3分,应该有感想,有分析。最后结合原文内容,发表感想。感想要围绕做儿女的怎么对待日渐衰老的父母的角度来谈。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最后一束康乃馨

李代金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10多双鞋子,能挣上10多块钱。老钱刚把自己的工具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他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一束!”老钱一听,心想,这花还挺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今天是个节日。他知道过节日生意就会变好。他想,今天我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了2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

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没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12点都过了,可老钱一上午就擦了4双鞋子。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⑦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看了不由得意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地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他说:“应该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做饭给她吃!”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⑧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自责地想。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快乐地笑了:“好,我这就卖给你!”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抽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叔叔,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蹦一跳地走了。老钱见了就笑了。

⑨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⑩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一块显眼的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11期)

1.为什么老钱会买下小孩最后一束康乃馨?(2分)

2.文章以“康乃馨”为线索写了老钱对孩子的态度变化,请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写故事情节或人物心理。(3分)

老钱认为孩子的康乃馨不好卖→① →听闻孩子卖花换钱买药、照顾母亲,② →老钱买下了最后一束康乃馨→③ 3.第③段和第⑨段都写到了孩子的“笑”,这两次“笑”含义有何不同?(3分)

4..文中老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5.读了本文后,请你说说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十一、1.(2分)得知小男孩家庭生活艰难,老钱希望他能早点收摊回家照顾瘫痪的母亲,这也使老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