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选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名师精选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创业与守成孰难 .(4)征与吾共安天下 .

孰:哪一个 安:安定,管理

1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2015?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

(2015?鄂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2)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3)玮侦虏兵去已远 离开 (4)玮又使人谕之 派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

(2015?黄冈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规模) (2)或异二者之为(不同,不同于)

(3)众客和之如响(应和,同意) (4)中坐有献鱼雁者(同“座”,座位) 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B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2015?郴州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2)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3)长烟一空(全) (4)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

(2015?邵阳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