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7-34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7-34课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2、记得李白有诗《黄鹤楼》,其中有一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变迁、人生没有永恒的感慨。那么在曾经贵为一国宰相的宴殊笔下,会留给我们一些怎样的思考呢? 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浣溪沙》。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词。

2、由学生积累过的《黄鹤楼》中慨叹时间的茫远、人生变化无常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导入对本词主题的理解与探讨。朗读体会,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词中所表现出的感慨抒怀之情。在朗读中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初步感知本词的字面意思。 三、感悟深邃内涵 四、布置作业

网上查阅有关宴殊的资料,了解其生平。

通过网络资源、与同学的交流互动,拓展视野,增加积累。 五、教学反思

第19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这两首诗,初步理解诗的意思和蕴含的哲理,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的感受和理解。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诗人细腻的情思,思辨的智慧,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陶冶。 教学过程:

1、听、读 《琴诗》

2、译文:如果说,悠扬的琴声来自于琴本身,那琴放在琴盒子里,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如果说,优美的琴声是来自于弹琴的手指,那人们为什么不从手指上欣赏美妙的音乐呢?

3、赏析:苏轼的《琴诗》,内容和形式都很特殊。关于琴是什么样的,琴声又如何,作者是只字未提,而是分别以两句诗组成一联,每联先设一个假定的前提,然后再提出疑问,而这种疑问又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否定,否定中又暗含了肯定的意思。如果说,悠扬的琴声来自于琴本身,那琴放在琴盒子里,为什么发不出声音,言下之意,光有琴,婉转的琴声是不会自然发出来的;如果说,优美的琴声是来自于弹琴的手指,那人们为什么不从手指上欣赏美妙的音乐,也就是说,再高明的琴师,没有琴,灵巧的手指是奏不出乐章的。 4、听、读 《秋日》

[注释](1)从容:不慌不忙。(2)觉醒:醒。(3)静观:仔细观察。

(4)春、夏、秋、冬四季。(5)淫:放纵。(6)豪雄:英雄。 5、[译文]

心情闲静安适,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6、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在世也就那么三、四十年的好日子,真不算长,转眼间已进“天命”之年,可自我感觉还没怎么活,人活着易,活出质量来难,在我

看来,快乐的人生才是最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的人生。人啊,怎么活才能活快乐,这里面的学问还真大。常从朋友们的文章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多是悲情、伤感,充满对现实的无奈与苦闷,真正能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实在不多。

反躬自问,自我感觉是个活的快乐的人,尽管生活中遇到了诸多的挫折与磨难,在别人看来我应该是脸上挂满愁容的,可事实恰恰相反,我脸上的微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很难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的心情阴晴不定了。 7、[析赏]

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写闲散日子的从容、逍遥、快乐。无挂无愁,每天都睡到日头高高的。 8、作者简介

程颢 (hào) 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 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9、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传统服饰 第20课 汉服

教学目标:

1、认识汉服的形制,了解汉服的特点及发展演变过程。

2、引导学生学习搜集、阅读资料的方法,学会利用资料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激发学生喜爱研究汉民族服饰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之间的了解,培养热爱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汉服的特点、感受汉服的华美。

了解汉服的发展演变,体会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汉民族简介

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而真正的最正宗的汉人服饰,却在明末清初满清入关时被迫灭亡,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当然,讲解历史之前,我首先要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汉服。

板书:华+夏=服饰+礼仪=汉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