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名家张勇涛先生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杨式太极拳名家张勇涛先生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杨式太极拳名家张勇涛先生简介

张勇涛先生1943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任县,大学文化。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曾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副秘书长,现为北京市武协委员,北京市杨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北京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委员会副会长,被聘为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

幼年起师从外祖父崔毅士先生习练杨式太极拳,崔毅士先生乃杨澄甫先生高足,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在外祖父严格训导下数十载研习杨式太极拳,故深得外祖父亲授嫡传,全面继承了杨式太极拳、械、推手技艺,至今习武50余年。

从60年代起,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武术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60年荣获北京市武术比赛青少年组杨式太极拳第一名,1968年荣获北京市第七届运动会武术比赛杨式太极拳第二名,1973年荣获北京市武术比赛成年组杨式太极拳第二名,1980-1987年连续荣获北京市武术比赛成年组杨式太极拳、太极刀第一名,1987年参加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荣获剑术第三名,1990年担任亚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分区教练,1991-1993年连续参加北京市武术比赛荣获杨式太极拳、太极刀、太极剑第一名,2004年参加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荣获杨式太极拳、太极剑第一名。

自1993年起,接受北京市武术协会和北京武术院委托,多次向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传授杨式太极拳,其中有北京武术队、台湾省台北市武术队、印尼武术队、日本东京都、镰仓市、大和市、福冈市、岩手县、神奈川县等日本太极拳访华团,澳大利亚武术学习团、美国大山功夫学院以及指导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瑞士等国家的武术运动员,曾指导北京武术队孔祥东、邱惠芳、黑志宏等参加全运会和锦标赛。多年来积极培养学生参加各种类型武术比赛均取得好成绩,有连续三年荣获北京市武术比赛老年组杨式太极拳第一名刘玉珍、周慧影、刘月琴,有荣获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亚军张俊峰,有荣获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杨式太极拳第一名韩国的朴世雄、杨式太极剑第二名瑞士的邱云龙等等。

曾多次担任北京市武术比赛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曾参加太极拳的挖掘整理工作和太极拳、推手规则的研讨与编写工作。作为杨式太极拳嫡传人,被录入中华武术大辞典,编入中国武术名人大画册,收入太极拳辞典,燕都当代武林录、盈虚有象等书籍,曾在中华武术杂志读者手册中,连续期发表杨式太极拳著名拳师崔秀辰的126式老照片,同时创编杨式太极拳、剑、刀、枪、棍13式武术系列,积极投向于全民健身活动。

积极参加外事及重要武术活动,推广中华武术,曾多次赴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瑞士等国传授杨式太极拳,曾于1998年10月协助北京市体委,中国武术院、北京武术院组织天安门万人太极拳,作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参加表演,曾于2002年8月北京市体育局、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北京武术院在北京天坛公园,组织中、日、韩三国太极拳表演,并作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参加表演,庆祝中日建交20周年,中韩建交10周年活动,曾随中国武术协会太极拳专家教练组分赴中国河南郑州、盐城等地,普及群众性太极拳活动,曾于2007年7月,随中国武术协会杨玉龙副主席率领的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

曾出版《太极拳名家崔毅士画册》、《杨式太极拳简化套路录像带》。出版武术专著《简化杨式太极拳》、《传统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杨式太极刀入门》以及《24式杨式养生太极拳》、《24式杨式养生太极剑》等等,并录制了《杨式大架太极拳》、《传统杨式太极剑》、《传统杨式太极刀》等多种武术教学光盘,常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传授杨式太极拳,为推广武术及全民健身活动贡献了力量。

余功保与杨式太极拳名家张勇涛的对话 (大勇若怯。

真正的勇,是透彻了解自身后的从容与坚毅。 气沉丹田,不动如山,沉静如水,蕴积内敛而不张狂。

十年不出门,就是韬养内涵,养圆融之气,而后沛然乎御风,空明兮若流光,天下之行,处处得其所,形有所往,神有所驻。所谓“人身一太极,处处一太极”。无滞无碍,如此大勇,亦为大智。

十年不出门,需要的是毅力与立意高远的情志,否则身在门里,心在门外,难入堂奥。

太极之毅有三:

其一,对拳的恒久锤炼。拳练千遍,其义自现,反复不断,心之所想,情之所系,万变不离其拳,久之,繁华褪尽,水落石出。

其二,对理的不懈深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拳是拳,拳非拳,拳可千变万化,招可层出不穷,理为一贯。练拳易,悟拳难,明知难,偏向前。

其三:对物的不断包容。拳即人生,行拳,知拳,还要用拳。用就是发挥在时空的方方面面。以拳出于物又容于物。物包括别人的拳,拳外的事。对他人的拳虚心观摩、揣摩,对拳之外的事,触类旁通,满目青山入拳来,达拳拳无意乃真意的境界。

经过如此千锤百炼,当可仰天大笑出门去。

崔毅士为杨澄甫高足,是北京地区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播者之一,且影响广泛。张勇涛先生作为其亲属,幼承庭训,潜心苦练几十年,如今走出国门,传太极理法,以健康包容天下。

(余功保) 一、志在太极

余功保:前几年我做有关太极拳传承的调研,了解北京杨式太极拳的流传情况时,就听很多人介绍,长期在北京传播杨式太极拳的,崔毅士为杰出代表。他在北京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杨式太极拳的传播上。崔老先生也是杨澄甫著名的弟子,作为他的外孙,您应该有深切感受。

张勇涛:我姥爷原名崔立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自从学习杨式太极拳后,就以研究、传授杨式太极拳为自己一生的志向。这个志向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一生坚持下来,也是很了不起的。

余功保:与人健康,善莫大焉,志向无大小,能有为于社会,有用于大众,就是上品。太极拳正是以无为的方法有为于社会。您后来也是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工作,感同身受。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太极拳的?

张勇涛:我自幼跟姥爷学杨式太极拳。当时我们家从东华门搬到了朝阳门南小街,我们住同一个院,他住东屋,靠着一进门,我们住南屋,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可以练拳。还算方便。

余功保:崔老先生是如何教学的?

张勇涛:他对我们练拳要求比较严格。因为有很多人来练,一般先是大人练,大人练完了我们就练。教动作他是一个动作一个作教,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动作都教给你。比如打一个搂膝,我们就这一个动作,反复练,一遍一遍重复,就这个动作,围着院子起码10圈以上,每圈打30到50遍。我姥爷他根本就不说话,拄着拐棍,在旁边看着。我们院后边是厕所,有时候时间长了,他去上厕所,在上厕所的过程中,经过谁的身边,看见他练的不规矩,就拿拐棍“梆”一下,打得挺痛,让你知道有错的地方。

余功保:您也挨过不少打吧

张勇涛:当时我挨打挨得多了,一般是开始练新动作时被打的多,练着练着,挨打少了,自己心里就明白动作练得有点谱了。他讲拳很认真,他传拳的时候不能随便说话,他说他的,你要在旁边仔细听着,不有走神。我们年龄小,有时候不注意,悄悄说话,结果就受惩罚。惩罚你也没别的,让你院子里打太极拳去。“打10圈。”经常是先练搂膝,搂膝练完了,再练野马分鬃。

余功保:以练代罚。对你们家里人和对一般徒弟有区别吗?

张勇涛:都一样,对于我们要求很严格,对他的所有徒弟们也一样。练单鞭,他要求在练的过程中要开都开,要合都合。老先生每天在,坐在那里看大家练,他自己也坐在椅子上练拳。因为他年轻的时候腿摔坏了,所以从很早以前就编了一套坐功练太极拳的动作,打得特别潇洒。

余功保:那套拳传下来了吗?

张勇涛:那套拳很可惜,没传下来。打得很自然,就跟坐着聊天一样。坐着练,从腰椎到脊椎到臀部都是自然放松状态。当时我姥爷对他的学生们讲,你打太极拳的时候,要是觉得特别较劲,你就坐在凳子上打,能有特别的体会。结果在院里起码摆了七八个板凳,外边人一进来就说这干吗呢,怎么坐着练呀?老先生就是让他们练习放松和节节贯穿的这个劲头。比如起式,坐着练就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