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古牌坊集锦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各地古牌坊集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许国石坊-石坊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引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 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坊主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 许国石坊历史

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关于这八脚牌楼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

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跪在丹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是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了。

许国石坊构造

是仿木构造建筑,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石料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石料质地坚硬,粗壮厚度,有的一块就重达四、五吨,石坊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工。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富有“个性化”的雕饰设计,巧妙地表达牌坊主人许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成就。

牌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南面雕的是“巨龙腾飞”。象征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许国对朝庭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上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是科班出身;内侧雕“三报(豹)喜(喜鹊)”,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两面雕“威凤祥麟”,“凤”和“麟”乃文风鼎盛,德政昌隆的太平盛世才会有的,这幅图称颂了当时的社会;内侧雕“龙庭舞鹰”,“舞鹰”谐音“武英”,暗示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北面为“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内侧为 “鹿鸣图”借《诗经.鹿鸣》篇意,表示许国身为礼部尚书,常会嘉宾学子,鼓瑟吹笙,生活儒雅。

其实,许国在明朝历史上并不重要,但许国牌坊确是徽州牌坊的最杰出的代表,体现了当时石坊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2]

刘氏节孝坊 - 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

位于青岩定广门之外约300米处,建立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据传是为表彰周朝忠妻王氏、儿媳刘氏抚育教养子孙的事迹而立的。 石坊是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约

9.5米,宽9米,面南背北。四柱南北两面有云鼓护柱,并置有长方形柱基,中间二柱,南面有直隶州知州、河南商水县知县曾文昭题书的楹联。 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贞节牌坊下不知走过了多少女性,如今在牌坊下的游客,也许并不知道将大名嵌入牌坊上的女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赞美的,只是那古坊的宏伟壮观。[1]

旌表牌坊 - 简介

牌坊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在近代,她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漂洋过海,在世界不少城市均有修建牌坊之举。

牌坊又称牌楼,古名绰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

旌表牌坊旌表类牌坊是传统社会中特有的表扬性建筑,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热闹的大街或受表扬者的住宅前。凡有优良事迹者,由社会上具有公信力的人推荐,经过官家查证确认,即可奉旨设立牌坊。[1]

清镇古牌坊 - 简介

提到清镇市,人们自然联想到烟波浩淼,群峰滴翠的红枫湖与百花湖。其实,清镇市除拥有秀美的山水风光以外,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历史文物景点,其境内现存的3座石牌坊,就

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兵30万由湖南途经贵州,讨伐云南梁王。随后,明军在贵州南征沿线建立一系列军事城堡,以防贵州土司反叛,造成贵州政局不稳,云南孤悬。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贵阳以西设威清卫(今清镇市),并屯军万余户。数万外省移民来到威清卫,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明崇祯三年(1630年),为制约水西安氏土司,朝廷又在清镇境内设镇西卫(今卫城)。清康熙二十六年,朝廷撤掉威清卫、镇西卫时,取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